我媽有個朋友的孩子移民了澳洲,春節前舉家回來探親趕上了疫情。
一家人度日如年,終於等到了航班放行,逃難一樣地回去了。
誰料人算不如天算,中國感染人數慢慢控制住了,倒是澳洲開始爆發了。
前兩天我媽和這個朋友通電話,她說孩子一家又準備回來了。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和打工人員大多有著同樣的心路歷程。
這些人,成了被全世界不待見的群體。
在國外,他們受盡歧視,幾乎成為病毒代名詞。口罩不敢戴,戴了等於默認自己有病。不戴,又坐等被感染。有的留學生沒辦法,開始自製起頭紗冒充阿拉伯人。
張柏芝前幾天在泰國就因為戴口罩被空姐翻白眼而爆發了激烈爭吵,最後被趕下飛機。明星都是這待遇,別說普通人了。
但是回國,日子也不好過,國人同樣把他們視作病毒。
「我們好不容易響應號召把病毒捂死了,你們一來,病例嘩嘩又上來了。」
這真是最典型的出口轉內銷。
網絡上,要求停飛國際航班,拒絕留學生回國的聲音比比皆是。
還有人又翻出了當年馬里蘭大學那位中國留學生的演講,你外國的空氣不是特別香甜嗎?回來幹嘛,吸個夠啊!
私心講,我比誰都不願意他們回來。因為老笨就在機場第一線工作,每天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天不亮就要上。天氣越來越熱,幾分鐘汗就呼呼往下淌。
關鍵是北京每天現在輸入案例都是兩位數,感染風險太高了,精神壓力不是一般大。
每次回家,他都要神經質一樣把衣服鞋子全消一遍毒,然後一遍遍洗手,吃完飯倒頭就睡,滿臉都是疲憊。我都怕他病毒沒傳上呢,人先累倒了。
但無論從法律還是人權角度,都沒有道理禁止本國公民回國。
我並不覺得這些華人回國就一定明智。國內現在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輸入病例一多,分分鐘又破功了。
而且回國飛機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戴著口罩護目鏡難受不說,密閉空間不透風,傳染風險也是直線飆升。落地也不能直接回家,隔離流程比去西天取經還複雜。
回不回國,從心理學上說,是典型的雙避選擇,只能兩害相比取其輕。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把可能承擔的風險想清楚了,也願意規規矩矩遵守隔離規定,老老實實做好防護,那憑什麼不讓人家回來?
台山僑民把錢寄回來養活一個鄉的時候,留澳學生披著國旗跑去舌戰港獨憤青的時候,留日學生把藥店口罩都秒空寄回國的時候,你們熱淚盈眶地說中國人一條心。
現在,不能因為他們想回國,可能,僅僅是可能,把病毒傳回來,就成了大家眼中萬里投毒的垃圾,禍害。
不過垃圾禍害也是真有的。
這兩天,每天都有歸國人員奇葩行為大賞:
有人質疑隔離點的服務不到位,嫌等待時間過長,甚至還拍視頻揚言傳到外網,威脅警察和工作人員。
有人認為等候區域的條件簡陋,聲色俱厲地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
有個歸國留學的小公舉嫌棄隔離點不提供礦泉水,大吵大鬧,非要快遞送上門,說開水壺燒的水根本沒法喝。
還有人拒不配合檢測工作,拒接工作人員的電話,拒絕上報體溫數據。在採集咽拭子後,態度惡劣地摔門,投訴甚至打電話辱罵工作人員。
正是這些迷之優越感,處處要特權的行為以及對規則肆無忌憚的踐踏,激起了很多國人的強烈反感。
但是實際上,他們有特權嗎?有個毛線。
真正的特權階層,是在哪裡都能享受特權的。能在國外的豪宅里自我隔離到天荒地老,也能分分鐘就包個機回來,他們才不會慌不擇路。
千里迢迢逃難回來的,十個里九個都是普通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世界這麼亂,裝逼給誰看?
但少部分的巨嬰,是代表不了全體歸國人員特別是留學生群體的。現在很多文章標題動輒留學生如何如何,由個體問題上升到對群體的偏見,實在有失公允。
老笨在這方面是有發言權的,他說接觸的大部分留學生素質都挺高的,有禮貌,也配合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防護意識很強,現場什麼奇奇怪怪的防護裝備都能見到。
他們也只是想奔條活路。
嫌他們把病毒帶回國太自私的人,又何嘗不自私?誰都想活著,誰都想留在安全的地方,奔著希望去。
對巨嬰,該懟懟,亂世之下用重典,法律和輿論都不會放過他們。
但是對於那些規規矩矩做人,面對疫情彷徨無助,只是想要回國尋一份安全感的海外華人,包容一點吧。
你不能看戰狼2結尾出現的中國護照(雖然是P的)時熱血澎湃,危險真來了,就把同胞拒之門外。
都是時代的螻蟻,灰燼和塵埃就不要相互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