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調研組就在陸台胞同等待遇落實問題調研紀實

2020-09-24   團結報黨派e家

原標題:民革中央調研組就在陸台胞同等待遇落實問題調研紀實

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海峽兩岸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雖然,兩岸關係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然而,卻有愈來愈多的台灣同胞選擇以「用腳投票」的方式,西進大陸尋求更好的人生規劃與職業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陸台胞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政策持續細化,廣大台灣同胞的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近年來,一系列惠台措施相繼出台,為落實在陸台胞同等待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這些惠台措施成效如何?尤其是關於同等待遇的政策落實情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9月15日至18日,民革中央聯絡部調研組赴浙江開展調研,與台胞座談交流,並走訪當地台企。

台青路鑫(左一)在杭州市餘杭區鸕鳥鎮的湯坑驛站向調研組介紹文創產品。

調研組在溫州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召開座談會。

政策保障不斷完善

「大陸的一系列惠台舉措不僅為台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更能保障台胞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極大地促進台胞更快、更好地融入大陸當地社會生活圈。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開創兩岸關係發展從文化認同、經濟互補,逐漸走向『在地紮根』及社會融合的新局面。」調研組成員、台灣同學會副會長、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台籍教師黃信瑜十分認同大陸的惠台舉措。

為了幫助台胞、台企在大陸生活、發展,近年來,大陸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辦法,為在陸台胞同等待遇的落實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2018年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措施31條)出台;2018年8月19日,《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出台;2019年11月4日《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措施26條)出台。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今年5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台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

上海社科院 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調研組成員張可是台灣大學的社會學博士,他認為,從大陸的角度來說,不斷推進在陸台胞同等待遇既是展現兩岸同源的應有之義,也是落實台胞共享大陸發展成果的具體實踐,更是實現台胞在大陸的日常生活中,能夠安得下、留得住、過得好的重要一環。

政策保障如何更好落地,張可認為應當著力做好宣傳解釋和精細化管理兩方面的工作。他說:「對於很多台胞來說,由於環境的差異,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一些長期性問題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迅速解決,這就需要我們利用不同渠道多做解釋、反覆溝通,通過官方信息發布平台,及時向社會大眾積極宣傳、引導。另外,還要在同等待遇問題上進行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最大程度發揮政策所帶來的紅利,讓在陸同胞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同等化便利。」

同等待遇溫暖台胞心

「台灣居民居住證的推廣落實開啟了台胞和大陸同胞真正的同等待遇,可以持居住證在大陸辦理網上購票、自助取票、住宿旅館登記以及跟金融有關的登記,提高了生活便捷。」在杭州市 餘杭區鸕鳥鎮創業的台青、自稱「逐夢客」的路鑫表示,自己感受到了同等待遇正不斷實現。

路鑫說:「我是一個創業小白,很幸運,我的文創理念得到鸕鳥鎮政府的支持,他們積極幫助與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宣傳。做文創不容易,但是當地政府不僅給我提供一個優質的經營場所,租金也減半,大大降低了創業風險,圓了我任性的創業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築夢溫州」台灣青年聯誼會總會長許晉銘在北京求學,他現在也即將面臨尋找工作的挑戰,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會比大陸同學就業更難。他說:「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與同門師兄弟的相處,大家一起學習、互相支持,在學業上,港澳台生與大陸學生一視同仁。我覺得我要向大陸優秀的人才學習,更加認識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同等待遇之下,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努力讓自己成長。與此同時,在工作的就業上,比照當地的人才引進位度,只要身份符合高層次引進人才,我也同樣能夠享有相關福利和待遇補貼。」

「築夢溫州」台灣青年聯誼會秘書、台青莊昀蓁已在溫州找到心儀的工作。對於感受到的同等待遇,她表示,溫州所提供的人才公寓,還有正常繳納社保,讓她在生活中沒有顧慮,可以安心的在這裡生活。她還說:「我覺得我在這裡的生活過得與台灣沒什麼不同,反而更加便利,比如支付寶用起來很方便,而且在『築夢溫州』台灣青年聯誼會中認識了許多台青朋友,可以說過得很充實,感覺很親近。」

努力推動兩岸交流

「築夢溫州」台灣青年聯誼會在浙江溫州以及很多大陸城市都有分會,總會長許晉銘表示,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是不會中斷的,兩岸之間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特別青年之間值得多多交流,青年是兩岸關係未來的重要基本盤,也是未來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橋樑。未來「築夢溫州」台灣青年聯誼會依舊會鼓勵兩岸青年多往來,促進台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實習、生活與就業創業。期望更多台灣年輕人可以更加深刻認識大陸,融入並適應大陸這裡的生活。

與許晉銘一樣,台青莊昀蓁也希望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她說:「目前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菜鳥,我能做的就是將我在生活中的點滴分享給在台灣的朋友,讓他們知道真實的大陸生活,並且分享我的實習經歷給學弟妹,讓他們也能夠來大陸實習後就業,然後生活。」

黃信瑜來到大陸求學任教已近20年,他十分關心兩岸交流的發展,常常撰寫自己的調研、思考建議提供給有關部門,他發自內心地希望在陸台胞同等待遇的落實得快一些、更快一些。他說:「毋庸諱言,上述政策也存在著一些未能有效落實的情況,特別是台胞日常生活使用證件的不便之處,而使得台胞對大陸的政策美意能否有效『落地』,抱有疑慮、打了折扣。以最受到台胞關注的『居住證』政策為例,其功能的完善、應用場景的完備,對貫徹落實惠台政策所要求的『同等待遇』原則十分重要。」

張可也希望通過進一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意見,從制度安排上消除在陸台胞尤其在生活和工作中還存在的限制性門檻。這樣可以更好地促成在陸台胞與大陸社會各個層面更廣泛的接觸和互動,使得在陸台胞「更接地氣」,繼而為進一步的兩岸交流融合創造條件。

調研組成員、民革中央聯絡部副部長張慶盈表示:「大陸一直積極落實台胞同等待遇,推出了一條條暖心實策。我們會持續關注這些惠台實策的落地情況,為推動兩岸交流盡更多力量,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路上,不讓台灣同胞缺席。」(譚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