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產品經理(番外篇)》—一個擺地攤的產品經理—第七篇

2019-09-20   UCPM湯圓

第七篇:一臉嫌棄我的供貨商!

商業上的平等其實是很難出現的,往往都是大的一定會壓小的,小的再去壓更小的,而像我這種擺地攤的買賣,自然是要被更小的嫌棄。

已經和我老爸轉了幾家批發玩具的線下店,但幾乎都是在聽到我的進貨量的時候,不約而同的表現出「才這麼點貨」的神情,然後就很不耐煩的和我說,「你自己看看啊,看好了咱們談價格。」

同樣,當你和他們談價格的時候,他們卻多少有點心不在焉,談是可以的,但想拿到我期望的進價,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我知道,在他們眼裡,就進那麼點貨,還要什麼議價權。

我和老爸坐在商場裡的椅子上休息,我喝了一口水,開始抱怨:

「我說別到線下進貨,你非要來,在淘寶上進貨多好,快遞直接到家,價格也肯定要便宜的多,大熱天的,累咱就不說了,還得費口舌討價還價,看人家的意思,就瞧不上咱這點進貨量啊,一臉愛答不理的樣子。」

「小子,你還真說對了,你也看到了,就在這負一層,大大小小五六家批發玩具的,別的不說,就這房租,最便宜的一年都20萬,他們當然希望少壓貨,把資金周轉起來,像你這批發個500塊錢玩具的買賣,不是他們不做,而是動力不大,500塊錢能買多少玩具」

「老爸,您注意一下啊,進貨已經沒有500塊錢的資金了,你租給我那塊破塑料布,每天的租金可是1塊錢,這個固定成本我已經劃出去了,現在只有450塊錢了。」

我本來想著,老爸能在聽到我的這番話會不再財迷心竅,可誰知他竟然說:「這個沒問題啊,做生意嘛,固定成本肯定是有的,很有成本意識啊,小子。」

我嘆了口氣,看來這塊成本是避免不了了。

老爸繼續說著,並且用手比劃了一個箱子的大小,然後說道:「就說450塊錢能買多少玩具吧,就這麼大一箱子,你說,換你,會怎麼考慮。」

我一想,也是這道理,於是就對老爸說:「那為啥還來這裡,在家吹著空調,吃著西瓜,上著淘寶,就把這點事辦了,真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你知道這個玩具叫什麼名字嗎?」老爸說著,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看起來像是塑料做的小人,「剛才我花一塊錢買了一個。」



我接過來,用手捏了捏,拉了拉,然後說道:「叫啥?不就是在玻璃上滾來滾去的塑料小人!」

「哎,說你啥好呢,就這業務水平,怎麼去和賣玩具的聊呢,一點都不專業,這個玩具叫蜘蛛人,或者爬牆小人,都行。」

「那您老的意思是?」

「和賣家談生意,一要顯示你很專業,至少你得懂你想買的那些產品在圈內叫啥吧,二呢,轉這麼一圈,你也知道了線下大概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都是多少,你在淘寶上和人家談價格的時候,討價還價多少得有點底啊。」

「可淘寶上都說概不還價的啊!」

「做買賣哪有不還價的,聊唄,但前提是你心理得有個譜,就說這個小人吧,零售1塊錢,批發剛才也說了,5毛錢,只要淘寶上不超過5毛錢就能談啊。」

明白了,老爸下午和我轉這個市場,並不是說一定要在線上還是線下進貨,而是讓我知道怎麼去和供貨商打交道。

一要專業,業內的一些基本情況是要知道的,否則供貨商一看,你就是個剛入行的,不宰你宰誰,二要知道影響最終能否成交的關鍵,或者說唯一要素,價格是什麼情況,這樣,你才知道什麼樣的價格是你的底限,什麼,你說品質,像我這種地攤玩具,就別談品質了。

我站起來,對老爸說:「要不咱們再轉一圈,剛才有些玩具只顧著問價格了,沒記住叫什麼名字。」

「成啊,我就和你再轉一圈,把名字記住,注意,多聽聽他們的行話。」

回到家後,我就趕忙打開電腦開始按圖索驥,有了專業名字的支持,搜索效率迅速提高,就老爸買的那個蜘蛛人,普遍的價格是在0.3-0.35元,然後我又查找了我想購入的其它玩具的價格,果然價格非常有優勢,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比方說吧,A店家的蜘蛛人是0.3元一個,而拳頭槍(見下圖)的價格是1.5元一個,但是在B店家呢,蜘蛛人是0.35元一個,而拳頭槍的價格是1.2元一個,正常來說,肯定是在A店進蜘蛛人,在B店進拳頭槍,但是兩個問題出現了:

1)沒有一家店家能提供給我想要的全部的玩具;

2)能提供給我想要的玩具的店家的價格不符合我的預期;



當然,對於大買賣來說,可能不在乎這點錢,但是對於我這小本買賣來說,能省一分就是一分啊,泡哥經常和我們說,產品經理就是個錢串子,一頭要想著怎麼多掙錢,一頭要想著怎麼多省錢

現在就是考慮怎麼省錢的時候了。

對啊,問問泡哥,於是我就在微信上把情況說了一下,沒一會,泡哥的回覆就到了:

小蘇,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就是個選擇供應商的問題嘛,你也看到了,淘寶上的地攤玩具都差不多,也就是說,質量處於同一水平,也不是什麼有牌子的,那麼,老哥給你一個公式,按照這個來就可以了:

穩定>價格>品類

價格大於品類我明白,就是說,優先選擇有價格優勢的產品,品類少一些不怕,只要能實現預計的利潤就可以,大而全能掙錢,小而精同樣能掙錢,比方說,在資金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品類多的話,那麼,每個品類下的單品備貨量就會減少,而備貨量一旦減少,和供貨商議價的空間就會縮小,你就很難拿到一個不錯的價格,反之亦然。

這就好比零售行業的沃爾瑪和Costco,一個大而全,一個小而精,前者的SKU有40000多個,而後者只是前者的十分之一,但大家一樣掙錢,尤其是Costco,現在已經是國內做零售紛紛效仿的標杆。

這個道理我懂,但是泡哥說的這個穩定又是指什麼呢?為什麼能排在第一的位置呢?

我又問泡哥,不一會,泡哥的回覆就又來了:

我記得你有一副藍牙耳機,我看挺不錯的,你把地址發我一下,我也想買一個。

我心想,泡哥,買什麼耳機啊,只要你解答了這個問題,我把耳機送你都行,但想歸想,我還是找到我買耳機的那個訂單,然後打開,一看,完了,店鋪已經不存在了,我只好給泡哥回覆:

泡哥,完蛋了,我買耳機的那家店家沒有了,要不你再換一家,我幫你找找。

這次泡哥的回覆就很快了:

小蘇,現在明白穩定是啥意思了吧!

我恍然大悟,泡哥所說的「穩定」指的是供應商的貨源一定要穩定,如果上游的廠家不穩定,那麼,批發商的貨源就會不穩定,如果批發商的貨源不穩定,那麼,像我這樣的零售商的銷售就會不穩定,當然,我的這個理解還很淺顯,不過也足夠了,如果放到業務鏈上看的話,是否穩定直接決定了商品流的速度和質量。

尤其是對於現在的市場而言更是如此,像玩具,耳機這種商品,廠家眾多,競爭激烈,消費者可選餘地多,如果選擇不好一家穩定的供貨商,會直接影響我那1000塊錢的目標的實現的。

只有穩定才有發展,穩定壓倒一切,不知道怎麼地,我突然想起這麼一句話。

但是,像我這種網上第一次進貨的情況,怎麼才能知道哪家穩定呢?

「你不會看店家的購買量和級別嗎?」

泡哥給我支招。

「但是,泡哥,那些都是可以刷的啊?」

這次過了很長時間,泡哥才回復,就八個字:

「此題無解,去問馬雲!」

那倒是,馬雲都沒好的辦法,泡哥能有啥辦法,就以購買量和級別來定吧,我就不信都是刷出來的。

於是,在經過了一番選擇,討價還價後,我終於定好了我認為靠譜的店家和期望的玩具:



這是我在A店鋪進的貨


這是我在B店鋪進的貨

當然呢,這些只是一部分而已,我嚴格的按照「穩定>價格>品類」的原則來進貨的,我是相信泡哥的建議的,其實不信也沒啥用,畢竟是第一次,這就好比自己第一次開車上路,所有的判斷都得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