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很可怕?要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2019-05-25     元寶爸爸聊育兒

「元寶,該刷牙,洗臉了。」

「不!我不要洗臉!」

......

「元寶,跟爸爸下去打球了?」

「不要!我不要下去打球!」

最近,元寶總會用「不」、「不要」來回答我們的要求,該洗漱的時候怎麼說都不去,讓他把玩具收起來,他也不象剛兩歲時那麼配合了,總以為一個「不「字就解決所有問題了。尤其是前段時間,我因為去外地處理一些事情,有幾天不在家,寶媽必須每天提前送孩子去早教機構,然後要趕去上班,孩子一句簡單的」不刷牙「就能耗掉寶媽早上寶貴的5分鐘時間,搞的上班總遲到,面對孩子的諸多不配合,寶媽很是無奈,只得將起床的時間提前再提前,預留出更多的時間,才能勉強應對孩子這煩人的「不」。

其實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三個叛逆的階段,2歲就是孩子叛逆期的第一個階段。也被稱為「terrible two」,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特別的不聽話,有的時候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動不動就會大哭大鬧。不管你怎麼哄都哄不好,軟硬兼施都不行。

其實,這樣的現象恰恰說明,孩子第一次學會說「不」的機會來了,這是他們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也是影響他們性格生成的重要階段。他們開始產生強烈的自我主張,習慣拒絕別人的要求、幫助、建議等指令。

寶寶進入叛逆期,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一、做事磨蹭

元寶剛上早教那會兒,每次在玩具不玩的時候就把玩具收的整整齊齊,這段時間的行為完全相反,叫他把倒出來的玩具收拾好,孩子總是嘴上答應著,然後磨磨蹭蹭地總不見他有「開工」的勢頭。

二、不願意好好吃飯

餐桌戰爭幾乎每天上演,每天晚上,寶媽喊兩個寶寶來吃飯,元寶幾乎都要先說:」我不要吃飯「,有時還沒吃完,他就從椅子上下來,這碰碰那摸摸,等寶媽收拾了碗筷,他又大哭,說他還沒吃完,還沒吃飽。

三、喜歡討價還價

每天喊元寶洗澡,那就是打仗,他會說再玩一分鐘,等一分鐘過了,他又說要兩分鐘,接著就是五分鐘,反正就是不去洗。

四、在公共場合大吵

昨天在商場看到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不知為何大吵大鬧,搞的家長尷尬不已,最後以孩子的爸爸在他的屁股上揍了兩下,硬抱走解決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煩人的問題?

孩子進入叛逆期,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要求和個性。當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發脾氣。此時的任性,更多的體現了孩子內心的衝突,通常表現為他想把自己和父母區分開來,想一個人待著,許多事情想自己來做,但同時心理又在做鬥爭,他想要堅持到底,但同時又會放棄。不過,2歲孩子發的脾氣,往往只是對自己發泄,他們會哭著把東西扔到地上,會舉起小手打人,會用手腳敲地板或桌子等不理智的行為。

優秀、用心的父母會洞悉孩子眼神流露出的信息,看看孩子所看到的,體會孩子的感受,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心理學家沃爾夫岡.梅茲格把這段時間稱為短暫的紊亂期。

對於孩子這種反常的表現,父母們不用過度的焦慮,孩子的這種任性並不是對父母的一種拒絕,必經,2、3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對父母產生仇恨,這些表現只是孩子心智發展的必然階段。

對於「terrible two」的孩子,這幾點做法很有效

一、循序漸進培養耐心

小朋友很難在長時間內保持安靜,或者乖乖陪你逛街一個下午,所以你可以慢慢鍛鍊他的忍耐力,第一次要求安靜15分鐘,第二次就可以要求20分鐘,時間慢慢延長。 如果遇到寶寶吵鬧,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在公共場所咱們說話時得小點聲。你是個大寶寶了,我知道你肯定做得到。」

二、原則問題不讓步

例如當孩子任性一定要在飯前喝酸奶時,要讓他知道你理解他難受的感覺,但這並不表示你要對他的行為讓步、妥協。家長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現在喝酸奶。我也很喜歡喝酸奶。但是我們只能在飯後喝。」堅定你的立場,不論他怎麼哭鬧耍賴都堅決說不,孩子便知道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三、換個孩子喜歡的方式誘導他配合

比如孩子不肯收拾玩具,可以跟他比賽,看誰收的的速度快,偶爾玩玩這個遊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刺激。

寶寶不肯坐在那麼吃飯,父母可以扮演餐廳服務員,讓他扮演食客主動讓孩子「點菜」,或者製作自己的菜譜,在餐桌上擺好一次性的紙碟子和餐巾紙,營造一點餐廳新鮮的氛圍。

這段時間我家寶寶不肯洗澡,寶媽想出的辦法是拿不同顏色的塑料袋讓他學會裝水,比較塑料袋的承重,在袋子上扎孔,觀察水的壓力。

四、幫助孩子表達了他的感受很重要

孩子才2歲,喜歡哭鬧,大多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培養好。我們必須意識到,讓孩子學會表達,對於他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小男孩,在這個方面更需要足夠的幫助和引導。「你剛才哭,是因為媽媽開了門,而沒讓你來開?」」是不是姐姐剛才沒理你「等等,我們要努力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是想讓媽媽幫忙嗎?」,這種時候,孩子通常會點頭或者說「是的」,通過這種溝通,了解孩子的訴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五、絕對不可使用武力

出手打孩子容易,但事後想要修復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家庭教育中,愛和尊重永遠是底線,如果你想要讓孩子聽你的話,除了你給他講的道理之外,你更需要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欣賞,而暴力,從來不是贏得這種尊重的有效手段。


結束語:孩子進入叛逆期的任性行為,通常在試探父母的規則底線,也是在考驗家長的智慧。不聽話的孩子擁有的創造性的潛力和性格力量,通常遠超他們溫柔乖巧的同齡夥伴,前提是,聰明的父母更善於幫助孩子疏導自己的衝動,控制自己無拘無束的意志。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uHmB2wBmyVoG_1ZTL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