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媒體運營圈子裡,看到一個非常有思維性的問題。
新媒體運營怎麼選擇推廣渠道?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
廣撒網,鋪渠道,只要能引流,能增粉都可以去做。
這裡,我不做任何點評,只想和大家聊聊方法。
從營銷思維來說,我一直堅信新媒體推廣渠道的選擇過程等於定性宣傳效果的過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產品的不同階段,新媒體運營推廣渠道需要通過切中用戶痛點的內容+有效的數據測試來評估整體的運營效果。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隨大流,哪個渠道炒的熱就做哪個。
選擇最合適的新媒體推廣渠道,就要在產品的不同階段雙重把控運營思維和運營成果。
好了,下面就說一些乾貨吧。
如果你覺得內容有點意思,歡迎收藏,慢慢閱讀。
假如,現在進入一家創業公司做新媒體運營工作。
這個公司的產品處於發展期,如何選擇推廣渠道呢?
01
明確運營目標定思維
在產品發展期,作為新媒體運營要考慮的問題有:
新媒體推廣渠道免費渠道有哪些?比如知乎、簡書、豆瓣等。
新媒體推廣渠道付費渠道有哪些?比如微博粉絲通,微信廣告主等。
公司配比的運營目標是什麼?比如要求3個月為網站帶來2W+有效流量。
因為是產品發展期,所以把少數渠道做專精,持續帶來有效流量。
這才是新媒體運營工作該考慮的推廣目標。
02
選擇核心渠道做專精
既然目標已經明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選擇核心渠道的問題。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核心渠道的操作方法:
(1)方式:選擇1-2個渠道做專精,挖掘流量
第一渠道選擇微信。
要做的內容是:做不同的文章類型測試,做社群運營活動,做自定義菜單,開發接口,做關鍵詞引導等等。
第二渠道選擇微博。
要做的內容是:微博粉絲通,微博話題內容,KOL推薦,粉絲頭條等。
(2)時間:1-2個月
(3)免費渠道/付費渠道
合理制定渠道內每一個具體方式的測試周期。
以公眾號為例,做不同的文章內容。測試哪些內容用戶閱讀量高,轉發量高,留言點贊率高。確定用戶的興趣點,做專精內容。
以粉絲通為例,根據不同的帳號維度,不同的地域維度,不同的內容維護,不同的信息維度,觀察用戶活躍情況。
(3)回收數據,把錢砸到最好的推廣渠道上
回收數據是定性到定量的過程。
從確定目標,分解目標,測試結果來最終判斷哪些渠道給網站帶來的引流效果更好。
所以,這時候就可以把運營成本花在刀刃上,儘可能去把這兩個渠道做專精。
03
產品不同階段有方法
在產品初期、發展期和成熟期都有不同的渠道操作方法,總結來說:
產品萌芽期(鋪面):多個渠道選擇+用戶質量+數據回收+快速見效
產品發展期(做專精):核心渠道+用戶質量+穩定引流+持續見效
產品成熟期(做專精+鋪面):多渠道+用戶質量+穩定引流+持續見效
好了。下面給大家做些簡單的總結吧。
不管經歷哪個產品階段,都要牢記這些原則。
1、效果第一
使用的渠道多並不意味著引流效果就好。
需要把精力放在最能獲取有效流量的渠道上,不要貪大求全,效果第一位,數據分析會告訴你結果。
2、不掙錢的時候別考慮品牌渠道
產品初期不需要考慮品牌廣告。
我們喜聞樂見的品牌廣告已經是很大公司或者拿到土豪投資的公司,並不意味著小公司也能折騰得起。
3、把效果好的渠道挖到底
如果有一個渠道能給你帶來不錯的引流渠道,那就吃定這個渠道,讓它給你帶來最大的價值。
4、流量獲取要流程化
把流量渠道的更新和增加看作是一個「香檳塔」倒酒的過程,把一個渠道灌滿後,再去做下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