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師節都有各地學生給我寄卡片,並寫上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說實話這樣的卡片總是讓我想太多。小美不是一個自戀的人,但把李商隱的肉麻情詩中的名句送給我,我還是有些坐不住的。要知道這兩句詩的上一聯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滿滿的相思讓我情何以堪。
不過好歹李商隱這詩,用的人多了,大部分人也就不會介意。但在這兩天的《詩詞大會》第5季中,一位上海交大高材生的一次錯誤,卻讓人有些尷尬。事情是這樣的,有第4期里有一位蒙古老大哥阿古達木來參賽,老大哥很不容易,為了讓姐姐和夢夢圓大學妹,自己放棄了學業回家務農。
現場他的妹妹作為親友團也來了,妹妹畢業於上海交大,現在北京工作,一位妥妥的才女。因為感恩哥哥對自己的付出,妹妹用了這樣一句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話說出來是,不少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但事實上用這詩其實是犯了低級錯誤的,只是很多觀眾沒發現,你發現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羅隱的這首名作: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其實這位高材生妹妹只要了解羅隱這個人,就不會用這首詩。羅隱是什麼人?唐代最有名段子手,懷才不遇、憤世嫉俗,考十次都沒考上進士。但羅隱並不是如今我們說的「噴子」,他是一個有才氣的人,他噴的是晚唐的腐朽、當時的種種不公。羅隱寫詩常出語驚人,遇到前任他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就連被李白等人捧上天的黃河,他也罵「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而高材生妹妹用的這首《蜂》,一樣是專門寫來諷刺人的。羅隱看見花間的蜜蜂在忙碌,想到田間地頭的百姓個個都在努力幹活,但那些不勞而獲的唐朝君臣卻只需端坐著不勞而獲,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七言絕句。
復古蝴蝶和櫻桃樹花在春天
詩的前兩句其實並沒有讚美蜜蜂,反而是在為蜜蜂苦惱。這些蜜蜂成群結隊,平源和山尖都被它們占著,看上去把春光都占盡了,風光得很。字裡行間這就是在說蜜蜂有些是「又傻又憨」,但其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的一腔恨鐵不成鋼。從內心上講,羅隱是十分同情這些蜜蜂的,它們越忙碌,越是傻傻的,羅隱越心疼。
這種深切的同情在後一聯中得到了體現。蜜蜂辛辛苦苦采的蜜,最後自己卻喝不上,兩個「為誰」加強語氣,寫得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說實話這位妹妹犯的是低級錯誤,因為這首詩已經入選小學課本多年,想來大多數小學生都是能理解詩意的。她之所以會用錯,顯然是「望文生義」。蜜蜂在我們的印象里就是很正面的形象,這兩句詩也確實很像是歌頌它們的奉獻精神,但若背詩不結合詩人本身的心境,以及時代背景,肯定是會出問題的,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