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答問① |「九二共識」是如何達成的,其要義是什麼?

2020-09-23     團結報黨派e家

原標題:「九二共識」答問 |「九二共識」是如何達成的,其要義是什麼?

小編的話: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民進黨當局2016年重新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根本性質,拋出一系列否定「九二共識」的謬論。為幫助兩岸民眾正確認識「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及重要意義,特予澄清和駁正。

Q:「九二共識」是如何達成的,其要義是什麼?

A: 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1987年底,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民間交往迅速擴大,同時衍生出許多需要通過兩岸協商解決的具體問題,衝擊著台灣當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1990年11月,台灣方面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本著「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精神,接受台灣當局委託,受權與大陸方面聯繫協商,處理涉及公權力的兩岸事務。1991年12月,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根據有關方面授權,處理與海基會的聯繫、交往和商談。

1992年10月底,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進行工作性商談。海協會代表提出5種有關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方案,台灣海基會代表也先後拿出8種表述方案,其中第8種(口頭)表述方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建議「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

香港商談結束後,1992年11月16日,海協會正式致函台灣海基會,指出海基會在香港商談中就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提出了具體表述內容,其中明確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重申同意雙方各自以口頭表述的方式聲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態度,並提出海協會口頭表述的要點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該函以附件的方式,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提出的第8種表述方案附在函後,作為雙方彼此接受的共識內容。12月3日,台灣海基會回函對此未表示任何異議。至此,雙方都認為經過協商達成了共識。這一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是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達成共識的方式是各自口頭表述,記載於兩會函電往來中;構成共識的內容就是上述經過協商、相互認可的具體文字。共識中,雙方都表明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的態度,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台灣海基會表示「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作了求同存異的處理。在兩岸之間固有矛盾一時難以解決的歷史條件下,「九二共識」的達成,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確立了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為兩會開展協商並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

來源 _ 「今日台灣」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 _ 田萌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BP6u3QBeElxlkka8G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