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大醫的常用方子,值得中醫人學習收藏

2020-06-12     經方學堂

原標題:郭生白大醫的常用方子,值得中醫人學習收藏

關於郭老,前面咱們平台已經寫過一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打開看看,傳承轉發功德無量。

84歲創立中醫本能論,梁冬對話郭生白,講解古代中醫治未病。

以下是根據郭老的講課內容整理的方子如下:

1、治感冒主方: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知母15g、甘草15g、桔梗20g。大便如果幹燥,加紫草15g,如果大便不幹燥,但嗓子疼的加山豆根20g。

2、治療水腫的方子,治療原則:腰以下要利小便,腰以上要發汗。腰以下有水的治療:茯苓40g、澤瀉30g、生白朮30g、甘草10g、桂枝30g、乾薑13g、五味子20g。一劑的量;腰以下沒水的癢咳治療,嗓子不紅不腫,但癢,晚上咳

白天不咳:柴胡30g、桂枝30g、茯苓40g、黨參30g、薏米100g(單煮,用薏米湯煮藥)。(方法論第十講)

3、沒感冒,不發燒,但一直咳嗽,喘,治療方劑為桂枝湯加厚朴、杏仁;有發燒症狀或是肺炎的,用麻杏石甘湯。

4、急性咽炎的方子:金銀花30g、牡丹皮30g、連翹30g、桂枝20g、牛蒡子25g(碎)、山豆根20g、紫草20g、葛根40g、甘草15g、知母30g。急性的分兩次服,慢性分3—4次或去知母、紫草,用的標準是體溫不低於正常,咽部充血。

5、桂枝湯方:桂枝30g、白芍30g、甘草13g、生薑25g、大棗12g,有相背僵疼加葛根40g,有嘔吐加柴胡,有咳嗽、喘加厚朴20g、杏仁20g(炒)主要治療微有汗的感冒。(說白傷寒論)

6、麻黃湯方:麻黃10g、桂枝30g、杏仁20g(研)、甘草13g。主要治療沒有汗的感冒。

7、肺炎治療方子:麻黃10g、杏仁20g、生石膏40g(碎)、甘草13g根據情況亦可加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30g。

8、肺感染方子:栝樓40g、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20g、茯苓40g、半夏20g、澤瀉30g、杏仁20g(研)、甘草15g、知母30g。

9、病毒性感冒(透表法):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25g(研)、牡丹皮30g、桃仁15g、懷牛膝30g、山豆根15g、知母30g、桔梗20g、甘草13g、葛根40g。

10、急性胃炎(心下痞):瀉心湯主劑:大黃漬10g、黃芩30g、黃連20g。半夏瀉心湯:去大黃,半夏、人參、乾薑、甘草、大棗。生薑瀉心湯:生薑、乾薑、半夏、人參、甘草、大棗(去大黃),附子瀉心湯:加炮附子一枚。

11、急性腸炎:黃芩黃連湯方:黃芩36g、黃連30g(搗)、白芍30g、甘草15g;葛根芩連湯方:葛根50g、黃芩36g、黃連30g(搗)、白芍36g、甘草15g。

12、治療痢疾用白頭翁湯:白頭翁42g、秦皮30g、黃芩36g、黃連30g(搗)、茯苓40g、澤瀉30g、白芍36g、甘草15g。

13、治療睡眠障礙方劑:黃芪40g、柴胡30g、黨參30g、茯苓30g、白朮30g、甘草10g、升麻10g、另加懷山藥若干。

14、桂枝麻黃湯(郭老稱為模糊方子):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30g、桂枝30g、麻黃10g、芍藥30g、甘草15g。

15、肺感染的方子(與前邊略有不同):方一:用於大便利、無汗身疼者。栝樓40g、杏仁25g(研)、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30g(研)、桔梗20g、知母30g、葛根40g、甘草15g。方二:有汗身疼者用:栝樓40g、杏仁25g(研)、知母30g、桔梗25g、半夏20g、生薑10g、甘草15g。均為成人量2次服,兒童酌減。

16、不發燒,化痰止痰方子:二陳湯方:陳皮30g、茯苓40g、半夏20g、甘草15g,亦可以加厚朴20g、杏仁20g。

17、乾咳,無痰,夜重日輕,無熱,水腫,乾咳又叫水寒射肺。治療方子:柴胡30g、茯苓40g、白朮30g、乾薑15g、五味子25g、甘草15g、分兩次服。

18、發燒、急性腸胃炎方子(吐、嘔、下利、稀水、腹疼、身疼、渴)症狀有一個就可以用,一般一副退燒,兩副好病,夏秋之交病最多。方子:川黃連25g、黃芩30g、秦皮30g、白芍30g、甘草15g、葛根40g、茯苓40g、澤瀉30g。如吐的厲害可以加半夏20g、生薑15g。

19、急性咽炎:不光包含扁桃體,而是咽部分,從血管往外排毒要用透表的方子,急性分兩次服,慢性分4次服,去知母、紫草。方子:銀花30g、牡丹皮30g、連翹30g、桂枝20g、牛蒡子25g(碎)、山豆根20g、紫草20g、葛根40g、甘草15g、知母30g。

20、透表的方子:牡丹皮30g、大黃10g、紫草10g—20g(大便乾燥時加)。

21、藥茶方子:西洋參3-5g、枸杞子6-10g、黃芪10-15g、黃精10g,開水沖,蓋五分鐘。

22、模糊病區處理的方子:

發熱分不清有汗沒汗:麻黃5g、桂枝20g、杏仁15g(打碎)、甘草13g、葛根30g。咽炎感冒分不清: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30g(打碎)、葛根30g、牡丹皮20g、桔梗20g、甘草13g。

咽炎沒有或好了,可以去掉牡丹皮桔梗。

長時間無名發熱,沒有明顯的趨勢,只是發熱不發冷不顫抖:桂枝30g、白芍30g、甘草13g、生薑15g、大棗12g、柴胡30g、地骨皮40g、鱉甲50g(虛弱很且燒時間長時加)。

23、銀翹透表湯方:治療咽炎和麻疹。銀花20克、連翹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鐘,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痢,去紫草,加黃連10克;如大便乾燥,加紫草10克。服藥後,喝開水,忌食腥葷、

油炸、乾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動性食物,如米湯、稀粥之類。

24、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方子:銀花、連翹、牛蒡子、牡丹皮、桔梗、淮牛夕,各30克,甘草13克。如果發燒,加葛根40克。大便乾燥,加紫草15克,知母30克。這個方子,目前的甲流病人,病癒,沒有超過3副藥的。

25、治療感冒咳嗽有二方。方一:括婁30g、杏仁20g、茯苓40g、陳皮30g、柴胡30g、半夏18g、甘草13g、生薑10g。方二: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20g(打碎)、麻黃6g、生石膏35g(先下)、杏仁16g(研)(後下)、甘草13g。第一個方子是針對長期打針輸液吃藥後的亞健康、免疫力低下而長期只是咳嗽的人。第二個是感冒咳嗽。這個用量是成人的,一日兩次一劑的量。小孩,基本是按體重情況,1/2,1/3,甚至1/4的量服用。

26、紅眼病的治療方子 (1)處方如下:大黃10克、牡丹皮30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上六味藥用水500毫升,煮沸後10分鐘濾汁,渣再加水200毫升煮40分鐘,濾汁。兩次汁相合,分兩次服。早飯前,晚飯後各服一次。年齡小體重輕的病人酌減服量。

服藥後忌食:腥、葷、肉、蛋、乳品、辛辣,過咸品類。忌煙酒、疲勞,易靜養為佳。

大黃促進腸胃蠕動,通大便,這會導致血液下趨。血液下趨則使頭、目部血在循環中向下行。眼部的充血在大黃的作用下循環量提高。牡丹皮能使頭、目淤積的充血性腫大破解,在大黃造成循環下趨的狀態中,增強循環。眼部有異物的血下行,下部無異物的血上行在眼部形成新陳交換。

桂枝助牡丹皮通行血脈。茯苓、澤瀉利尿,把血中異物從尿中濾出。共同完成眼部血中排異物的活動。

(2)針灸治療方法:針灸治療紅眼病,可以作為藥物輔助治療。見效快,不用花錢。用三棱針點刺太陽穴或耳尖出血,一二十滴為好。這個方是在患病的最近距離放血。有異物的血直接排出,頭部無異物的血流來,如此新陳交換,達到排異目的。

用大黃牡丹皮湯與針刺出血都是出自生命排異本能系統方法。

27、手腳冰冷的治療方子:當歸36克、桂枝40克、細辛3克、甘草15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內服方,早晚各一次;亦可煮湯泡手腳,每日兩次,每次泡30分鐘以上。

28、一種對內分泌系統疾病、代謝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有突出療效的治療方案——生態同步療法配方,其配方為:黃芪40克、天麻15克、豬苓30克、澤瀉30克、牡丹皮15克、白朮30克、柴胡35克、山萸肉10克、石菖蒲30克、黨參30克、棗仁30克、遠志15克、黃精30克、玉竹20克、山藥20克、葛根粉40克、蓮子粉30克、花粉30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百合20克。

我們只為傳播中醫,只為中醫復興而努力。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傳承中醫經方真諦。分享知識,分享快樂,邁向健康之路。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使用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9r0p3IBfGB4SiUwz_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