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實際處於「腦死亡」中

2019-11-14     微觀系列

​沒想到上周剛寫了篇馬克龍有復興戴高樂主義之夢,這位法國總統本周再次語出驚人

幾天前,當馬克龍接受西方最著名雜誌《經濟學人》採訪時毫不避諱的直言:

因為美國的單邊主義,歐美之間十分缺乏協調,北約實際已處於「腦死亡狀態」

北約,是美國和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同盟,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重要的軍事同盟,沒有之一

馬克龍作為歐洲大國的總統,居然毫不避諱的直言,因為美國,北約已經「腦死亡」

而且還是在世界最重要的雜誌上說這話,意義可想而知

講白了,就是馬克龍已經完全沒有顧忌了,就是要和美國撕破臉了,一心帶著歐盟走出一條擺脫美國控制後的,歐洲夢

這個歐洲夢,和「馬克龍主義」所構想的理念是一樣的,即:

偉大的歐盟必須擁有獨立自主的價值觀

經濟、軍事、外交不可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或某個群體

此三大領域必須隨時留好獨自的體系和影響力,以備有朝一日看似友好的國家和團體做出與歐盟利益不合的決策時,歐盟有翻臉的本錢,不會受制於人

馬克龍正式宣告其所提倡的「馬克龍主義」,始於兩周前的「上海進博會」

進博會前,當法國總統專機降落在中國土地上時,中國、法國、歐盟的三面旗幟在寒風中飄擺

馬克龍代表法國來出席上海進博會,但他所率領的團隊,卻有一張十足的歐洲面孔

除了歐盟經貿專員,愛爾蘭商務官員,以及德國部長外,他的團隊里還包含了許多德國商人,和歐盟其他國家的企業家

在馬克龍發表關於全球貿易的演講中,他將「主語」定義為「歐洲人」,全片演講很少提及「法國人」

馬克龍此舉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在全球大環境都看衰歐洲,都等著看歐盟分裂他們好漁翁得利的心態下,告訴那些等著看笑話的人

歐盟不會分裂,歐盟不僅不會分裂,還將比過去更團結

馬克龍在上海的發言,是說給美國聽的,也是說給中國聽的,世界上有那麼多強權等著看歐盟分裂

畢竟一個團結的歐洲,只對歐洲自己有利

美國恐怕是全世界最希望看到歐盟分崩離析的國家

馬克龍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當他在接受《經濟學人》的採訪時,格外坦率

這場採訪安排在一個深夜進行,地點是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帶著古歐洲范兒的辦公室里

60年前法蘭西第五共和的第一位總統,「夏爾.戴高樂」也在此辦公

也是在這個辦公室里,戴高樂在美蘇爭霸的大環境下,不服美國掌控,提出了著名的「戴高樂主義」

而今時光荏苒,馬克龍坐在相同的位置,提出了以歐盟自主為主軸的「馬克龍主義」

在面對眼前的記者時,馬克龍顯得憂心忡忡,他說

你睜眼看看現在這世界上發生的事,這些事你五年前敢想嗎?

英國在不斷的脫歐漩渦中疲於奔命,拖累歐洲前進的步伐,更讓歐盟備受危機

美國在重大戰略問題上快速變臉,與歐盟方向完全背道而馳

(註:這裡馬克龍指四個問題,1,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美國退出中導條約,3,美國退出敘利亞,4,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歐洲的命運,完全無法掌握在自己手裡,完全仰人鼻息

我認為歐洲正處於危險的「懸崖邊緣」,如果歐洲人還不能清醒過來的話……未來,歐洲將在地緣政治中消失

我對於我們可能不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深感憂慮

從1990年以後,蘇聯解體,歐洲就日漸失去了其政治目的,美國顯然不再需要一個團結強大的歐洲來對付蘇聯了

歐洲沒有軍隊,歐洲國防軍務全在美國的保障下,歐盟也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市場擴張和監管機制上,這給了歐洲人一種「永恆穩定的假象」

就好比一隻在籠中的鳥,受到籠子保護,衣食無憂,以為可以這樣永遠下去

但特朗普的當選改變了這一切,不過我早在特朗普總統當選前就已經指出過,歐洲的脆弱性,在於歐盟活在一個幻想之中

這個幻想遲早會破,不是特朗普戳破他的,也會有其他人來戳破

而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戰略快速收縮,實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歐洲卻對此無能為力,這充分暴露了歐洲的脆弱性

記得第一次我和特朗普總統見面時,我們談到了難民和IS恐怖分子的問題

歐盟希望和美國一起來應對這個問題,解決不斷湧入歐洲的難民問題,解決IS恐怖分子的問題

但特朗普總統的話,令人心寒

特朗普很明白的告訴我們說

這是你的鄰居,不是我的

我想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白了,這是你歐洲的事,不是我美國的事

當時我和我的幕僚都很吃驚,因為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會對自己的盟友說出這樣的話

這是你的鄰居,不是我的

那一天,一個詞就在我腦子裡打轉

醒來!

如果歐盟還不能從穩定的幻想中醒來的話,隨著美國抽身事不關己,隨著中國崛起,那歐盟將會是近代繼蘇聯後第二個在這地球上消失的強權

馬克龍隨後談到了更具體的一件事,一件剛發生的事,他說

目前我們都看到了發生的事,美國從敘利亞撤軍,這對於歐盟來說,是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印證

在美國撤軍的這整個過程里,美國和北約盟國之間沒有任何一次戰略性的會議和決策協調

沒有,一次都沒有

北約完全被邊緣化,像個活死人一樣被忽略

要知道美國是在一個和歐盟利益直接相關的地區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戰略調整

但美國卻沒有和北約盟國商量半句,而且更誇張的事,北約的成員國(指土耳其)居然也在沒有任何商量的情況下直接侵略了敘利亞

那你告訴我,北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北約不是腦死亡是什麼?

美國說撤就撤,土耳其說打就打,北約完全失去對成員國的控制力

馬克龍深深的感到了危機,歐盟的無所作為,北約成員國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以完全不受「北約制約」

這裡面美國帶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土耳其顯然看到美國可以不顧其他成員的反對說干就干,於是他也就乾了

這是馬克龍稱北約已經「腦死亡」的真正原因

而在這背後,是馬克龍一直想建立一個「歐洲軍」的野心

2017年馬克龍就提出了「歐洲軍」的設想,以徹底擺脫美國控制,建立屬於歐洲人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權力

馬克龍的想法至少在民間,得到了民意支持

上圖是2019年5月在歐洲做的民意調查,問題是

你希望我國的國防預算花在哪裡,北約還是歐盟

調查結果顯示

10%的法國人希望國防預算花在北約,43%的希望花在歐盟

德國人則是18%支持花在北約,33%支持花在歐盟

義大利人19%支持花在北約,33%支持花在歐盟

波蘭人41%支持花在北約,21%支持花在歐盟

只能說這份調查表太真實了

法國人最支持歐盟自己搞歐洲軍,最反感北約

德國人和義大利人,是一種模稜兩可的態度,感覺自己搞歐洲軍和繼續依靠著北約都差不多

最怕「北約解散」的是波蘭人,這也不奇怪,作為歐洲和俄羅斯一開戰就先犧牲的國家,波蘭覺得美國老大哥更靠得住,信歐洲軍,不如信美國老大哥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歐洲,各國對於歐洲軍的態度

法國是積極想搞歐洲軍,實現強大的歐洲夢

德國和義大利則對此態度曖昧

因為二戰包袱,德國人對於戰爭和軍事的態度總是很謹慎

而義大利人對於軍事戰略也幾乎不感興趣,二戰時義大利的表現說明了一切

反觀以波蘭為代表的東歐國家,對於「歐洲軍」的態度是,恐懼大於信任

他們害怕北約真的解散,與其說波蘭是相信北約,還不如說是相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美國是前提,如果軍事保護力量里沒有美國,只有個歐洲軍,那對於波蘭來說,是非常恐懼的

所以波蘭人根本不支持歐洲軍,他只相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但馬克龍是一位充滿著浪漫主義情懷的政治家,他在上海特意出席了「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揭幕儀式

當他遊走在各個展品之間時,提到了自己並不畏懼當今這個時代

馬克龍說

這個世界的秩序,正從一個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轉向由強權國家來確定秩序的「強權秩序」

簡單講

過去的世界,全球秩序,大家一起坐下來談

未來的世界,強權秩序,強權國家可以完全不顧小國弱國的利益,自己想怎麼干就怎麼干

美國帶了一個很壞的頭,土耳其作為區域強權,效仿了美國

未來,必定還會有更多強權,會這樣做

馬克龍似乎說的都對,他害怕歐盟淪為一個不能制定規則的「弱角色」,但馬克龍他能領導歐洲嗎?

要知道,在這幾十年里,法國第五共和的總統,都喜歡提出這種對於宏偉世界藍圖的偉大願景

法國的霸權野心一直很大,但卻從來沒有實現過

即便馬克龍已經在很多場合用「歐盟」代替了「法國」,他甚至頻繁使用Europe puissance 這個詞(歐洲力量),來強調他所代表的是一個歐洲夢,而非法國夢

但這又何嘗不是,將一個「法國野心」塞進歐洲軀殼裡的行為呢?

馬克龍可能是現在西方世界裡,唯一一位還野心勃勃的領導人

特朗普野心勃勃嗎?特朗普沒有野心,他只想好好的搞自己的單邊主義,守住美國「老大地位」,在經濟上他打貿易戰,在軍事上他不斷收縮

英國有野心嗎?英國脫歐把自己給搞死了,別說野心,能平穩脫歐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看著美國的保守主義,英國脫歐的泥淖,德國因難民而失控的政黨聯盟,以及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政治癱瘓

在西方你還真找不到另一個像馬克龍一樣朝氣蓬勃的政治家了

馬克龍正努力將一顆法國野心,塞進歐洲的軀殼裡

也只有馬克龍,還站在大戰略的高度來考慮全盤問題

自從上任以來,這位40歲的年輕領袖前往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101次外交訪問,他試圖與全世界的國家和領袖都建立聯繫

而在歐盟新一屆的領導層改選中,一批親法國的朋友在馬克龍的「幫助下」進入歐盟管理層

包括歐盟委員會新主席·馮·德·萊恩

新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

以及新歐洲央行行長的克里斯汀·拉加德

馬克龍所試圖打造的一個,在歐盟內部的親法環境已經形成

默克爾在談到歐洲的安全問題時曾說

我們可以依靠他人的時代已經結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

應該成立一個「地緣政治」委員會,以便歐盟在碰到地緣政治問題時,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外交策略

(比如歐盟對俄羅斯的戰略,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等)

同時中國也是馬克龍能否代表歐洲「統一發聲」的絕佳測試

在對中國的議題上,馬克龍已經成功拉攏歐洲夥伴,組成一個歐盟代表團與中國進行商貿談判

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更直接談到

中國人的外交策略在我們(指歐盟)產生分歧時發揮了很大作用

中國削弱了歐盟的內部分歧,使我們為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而快速做出了妥協和統一

中國,是馬克龍實現「統一歐洲」的試金石,未來他將在歐盟內部嘗試製定一套可靠的「共同政策」

這一「共同政策」,可以維護歐盟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消弭歐盟在對外談判中的阻力,使歐盟作為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在對外政策上發揮積極作用

馬克龍2017年當選,根據法國憲法,總統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也就是說馬克龍最多能當到2027年

不過這是最理想的狀況,目前馬克龍的支持度已經恢復到黃背心運動之前了

但這世上還能不能有不依靠「民粹主義」來當選的領導人呢?

這就必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在大選中煽動民粹主義,已經成為當代政治的制勝法寶,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手機網絡時代,各種含有假新聞的民粹主義煽動訊息,傳播起來比病毒還快

但我們仍希望馬克龍能連任,畢竟在這樣一個政治黯淡的時代,理想主義者,不應該死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6Rpam4BMH2_cNUg1D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