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十而立」,很多人是有誤解的。
孔老夫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實際上,三十而立,這裡的「立」,並不是指成家立業,並不是指要有房有車有事業。
準確的說,是指一個人到了30歲,在前面階段的學習、閱歷積累的基礎之上,應該確立了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具備走好人生後半程的能力了。
不可否認,30歲確實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很多事,過了30歲,真的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今天這篇文章,聊一聊在30歲以後的人生路上,你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讓你越走越好。
主要有四點。
01
抗壓能力,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客觀的講,大多數人的壓力會隨著年齡增長,隨著所扮演的角色增多,戲份加重,而跟著變大。
曾經你去找工作,面前能有10份工作等著你,但你過了30歲,再去找工作的話,可能就只有2份了;
曾經你一個月拿3000塊的工資過得很瀟洒,但你過了30歲,一個月拿6000,都可能捉襟見肘;
曾經你只是別人的子女,但你過了30歲,就很可能又多了一個身份:為人父母。
... ...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你若是無視,若是一丁點兒準備都沒有,結果可能就會被虐得越慘。
30歲以後,你應該具備一定的抗壓力,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這一點很重要,這種能力的受益者往往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
如果你被壓垮了,被壓力打敗了,那麼談其他一切的東西,基本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你能扛住多大的暴擊,能扛住多大的壓力,你的人生往往就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就有多美好。
02
判斷能力,做適合自己的事
有些事,30歲前能做,30歲以後就不一定適合做了;有些路,年輕時能走,年齡大一點以後,可能就不再合適了。
我覺得,這不是對年齡存有偏見,也不是自我設限,而是一種難得的成熟和理智。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不是做最對的事,而是做最適合自己的事。
30歲以後,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有獨立的分析和思考,不能再人云亦云了。
這一點也很重要。
有些人歲數不小,卻依然不夠成熟,沒有主見,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人一旦缺失這種能力,前行的方向往往就會出現偏離,效率低下,甚至是無效。
不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路,在未來的日子裡,你應該走適合自己的路,這樣你才能收穫高效的人生。
03
重新開始的能力,抵禦風險
人步入中年以後,最受不了的,往往就是變故,一場大的變動,簡直能折騰掉半條老命。
但是,人生最不缺的,往往也是變故。
早上還好好地打卡上班,哼著小曲,喝著枸杞茶,突然通知就來了,明天你不用來了。
誇張是誇張了些,但講真的,人生的變故真的是說來就來,你永遠無法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會發生什麼。
30歲以後,你應該具備重新開始的能力和勇氣,抵禦未知的風險。
很多不幸的人生,羸弱的人生,不堪一擊的人生,往往都是因為缺少這樣的能力。
這個道理,其實你在30歲前就應該懂,就應該有所準備。
重新開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往往都是需要真正有點實力,有幾把刷子的。
04
學習能力,讓自己保持競爭性
繼續上面這個問題,如果30歲之前並沒有這樣的認知,怎麼辦?
那麼請你一定要有這種能力:學習能力。
實際上,人生不管處於什麼階段,都應該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保持競爭性。
不要以沒時間、年齡大為藉口,不要以沒基礎、底子差為理由,你要明白一件事:
沒有多少才華是與生俱來的,沒有胖子是一口吃成的。
任何你所羨慕的人和事,背後都有你看不到的付出和堅持。
而對於需要改變的你來講,越是往後拖,就越不可能快速擺脫困境。
道理都懂,重在執行。
今天所分享的這四種能力,如果你能擁有,即使沒有,但你若能從現在開始刻意養成的話,你的人生就很有希望向上走,走上坡路。
共勉之!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