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長大不能成大器?不是,養育內向的孩子不是件壞事

2019-07-23     玫瑰與教育

"內向的孩子總會用自己溫柔的方式撼動世界。"——甘地

暑假來了,琳琳媽帶著小孩回到老家。路邊的玉米地、渠邊的西瓜田、樹上的知了,無一不在吸引孩子的目光,琳琳拉住媽媽的手,使勁睜大自己的雙眼,要把這些新鮮事物全都記進自己的腦子裡。

"王嬸,你這麼大年紀,還出來幹活呢!"媽媽和王嬸招呼著,另一邊扯了扯孩子衣服,讓孩子好好和她自我介紹一下,只見孩子慢慢地說了一句:"王嬸好。"媽媽很尷尬,和王嬸道歉著,解釋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王嬸嘴上笑笑,"孩子內向可不行,以後會沒出息的。"

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會沒有出息嗎?內向的孩子沒什麼問題,強迫孩子變得外向才是有問題。內向是以自己的心靈為導向,更喜歡安靜的方式來充實自己。這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一件正常的心理特徵,孩子內向不完全等於害羞沒勇氣,只是熱鬧的方式會讓他們覺得有點疲憊。

孩子內向的跡象

很少人去了解內向孩子的內心,或許有人認為沉默是金,但也有人嘲笑是呆子。作為家長,對於內向孩子的一些表現,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1、 較少表達出自己

當孩子面對與別人的交談時,他們的內嚮往往支撐不了長時間的溝通,尤其當和別人進行激烈的交流,那麼孩子就會傾向於沉默。但這不是孩子不懂得表達自己,而是需要多一些時間來表達自己。

2、 傾向於一個人玩

內向的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世界,他們習慣呆在自己的世界中。比如孩子能一個人長時間呆在房間裡認真完成一些任務,不管是畫畫還是閱讀,他們不認為自己一個人會無聊,相反,比較享受這種獨處時光。

3、 不喜歡說話被人打斷

由於他們很少表達出自我感受,當他們把自己的思維整理好,用語言表達出來後,如果被人打斷了,那麼他們就要在花時間進行思考。

4、 不願意成為別人的焦點

當人們把注意點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內心世界被人窺探,那麼就會有些不安。有些孩子喜歡自己的生日,當吹生日蠟燭的那一刻,孩子就會開始有些彆扭,這時候他是焦點,但是卻要求別人不要看他。

拒絕對孩子內向性格的偏見

人們更喜歡性格活潑的孩子,孩子如果不夠活潑,輕則會被人認為是待人不夠熱情,重則被人所不喜歡,這些都是對於內向孩子存在著偏見。

1、 孩子內向≠孤獨

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不少人都認為他們看起來很孤獨,其實不是,他們很少和人交流,夥伴雖然不多,但是內心並不會孤單。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需要,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可以選擇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也可以選擇一個人安安靜靜。

2、內向≠心理障礙

大多人認為正常的心理應該是陽光熱情,內向總被誤會成是一種心理疾病。而真正的心理疾病是對自己有錯誤的認識,內向並不存在這種障礙,比如,獲得喜悅的時候,孩子們會在內心深處流露出自己的快樂,而不是他不快樂。

3、內向≠不合群

被人們判定孩子內向與否的標準,是孩子們的行為。內向的孩子經常會遠離一些集體活動,這不能說孩子排斥社交,只是孩子需要安靜來恢復自己的活力。他們在乎的是朋友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在和太多人的交往中,無法保證每個人都會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好友。

4、內向≠不具有領導力

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不一定要是外向的人,很多名人的事例都在證明從小內向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成功,例如比爾蓋茨等等。內向會讓他們更善於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更了解團隊,帶動團隊的發展。


內向孩子身上蘊藏著巨大潛力

有不少的名人,都講述過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是他們的成就就是對歧視內向最好的反擊。內向的孩子身上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力。

1、 想像力更為豐富

Jk羅琳的作品《哈利波特》,大家都知道,但是作者為了體會更多人的情緒思想,她是在小黑屋中完成創作的,內向的人更敏感,這就讓他們在心裡上能夠和別人產生更多共鳴,具有更瘋狂的想像力。

2、 專注力能夠長期保持

內向的孩子在思考的時候,比較側重深度,而不不是追求廣度。這個特點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3、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有些人看起來不動聲色,其實胸中翻滾著萬千。不少內向的人都是潛力股,只要多加鍛鍊內向的孩子的思維,就會具有駕馭挑戰事件的強大能力。

內向的孩子是一本厚厚的書,需要家長多閱讀才能夠讀懂。在"這本書"中,蘊藏的豐富的能量,需要仔細研究才能夠讓孩子的內向變成一種閃耀光芒的收斂。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我是不是,每日分享教育小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SZL72wBJleJMoPM46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