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跟病毒玩」:1個月了,神獸真的被關得受不了了

2020-03-04     媽咪讀呀

媽咪讀呀

1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家裡的森森大概有20多天沒有出門了,他不時就會趴在窗子邊,問什麼時候才能去見小夥伴。

不僅孩子煩,家長也煩啊,森森媽媽說在家看孩子還不如上班輕鬆呢。

這天,孩子吵著鬧著非要出去玩兒,一開始森森媽媽還能勸得住。等過了一個小時森森又開始鬧,一定要去樓下的綠化帶里轉轉。

森森媽媽只能跟他說,現在外面有病病毒不能出去玩,但是孩子哪裡管得了這麼多。森森就開始問病毒是什麼,為什麼病毒來了,他就不能出去玩。

森森媽耐著性子給他解釋,完了孩子還是不聽,不依不饒的,就是要出去玩。森森媽媽也煩了,就說不管怎麼樣,就是不能出門,還威脅他再鬧晚上不讓他看動畫片。

最後,森森哭著喊討厭病毒,在地上又鬧又打滾,負面情緒簡直爆棚。

森森媽下不去手打孩子,又被孩子弄得一籌莫展。

2

這種情況應該是父母們經常會碰到的一種情況,不管是吃飯、上學、穿衣服、早睡、洗漱等等生活里,總有一個瞬間,孩子的負面情緒突然爆發。

如果是一個孩子還比較好處理,如果是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有可能會影響另外一個孩子,兩個人同時陷入負面情緒,那現場簡直慘不忍睹。

其實,孩子有負面情緒,並不是哪一個孩子的專利,所有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階段,即便是明星的孩子在鏡頭面前被教育的非常得體乖巧,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也是會面對負面情緒。

黃磊曾經發過一個妹妹發脾氣的微博,他說妹妹有起床氣,然後起床後在家發脾氣,等他回家之後問孩子今天誰發脾氣了呀,妹妹回復他是明知故問。

從這件小事兒里,我們就可以明白,孩子有負面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而且這也不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不可逾越的難題。作為父母,我們有積極的方法去應對就好。

那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有比較多的負面情緒呢?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孩子在從小到大的過程當中,他要經歷一個不懂得表達到學會用語言來表達的一個過程。

在他剛剛出生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嗆奶了,餓了或者尿不濕不太舒服了等等。當他哭鬧的時候,父母會及時去查看孩子是不是碰到了什麼問題,能及時解決問題。

通過哭鬧來獲取大人的關注,這是寫在他本能當中的一種能力。

但是,在他長大之後,他即便已經學會了和大人溝通的語言,他還是在碰到事情的時候,本能地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他哭鬧的時候只是有心理或者身體上的需求想要被滿足。並不是這個孩子有多不聽話,或者故意給家人添麻煩。

第二個原因是,孩子之前嘗到了哭鬧能得到關注的甜頭,他想要去複製這種模式。

比如,當他4歲想要一個玩具或零食,家長不答應,他通過哭鬧最後得到了零食或玩具,那他5歲的時候,他還想用之前這個成功經驗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 孩子總是哭鬧,是不是自己也有責任,沒有在之前的教育中做好引導?

3

那我們面對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應該怎麼樣去解決?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在表達負面情緒時,家長千萬不要進行指責或者打罵。孩子需要把負面情緒發泄完了,才能平靜下來。

在某期綜藝節目中,胡可帶著兩個兒子去超市。小魚兒想把口香糖在超市裡就拆開,這時胡可馬上出現,制止了他。明確告訴他,「沒有交錢的時候不可以打開」。

這時,小魚兒情緒崩潰,開始大哭。

一般的家長會怎麼做呢?覺得孩子在人來人往的超市裡,放聲大哭,自己特別沒面子。家長會馬上制止孩子,或者自己妥協,讓孩子帶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胡可沒有這樣做,她就在旁邊等著,等到孩子哭完了,再和孩子講明白道理,這時候孩子就不再鬧了。

一般的孩子在情緒得到發泄之後,他會重新對當下的情況進行評估,選擇與大人和解。

家長越是無條件地縱容他,越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沒有原則和底線,可以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哭鬧來跟父母談條件。

第二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在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一般是只能沉浸在情緒當中,沒有辦法分辨出來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者需要什麼,自己的感受是什麼,自己想要得到的滿足是什麼。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孩子分清楚事實、情緒、還有需求。

比如可以問他現在為什麼哭?哭了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你想要得到某一樣東西,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法?這個東西買回去之後會有什麼作用或者功能?

我們不哭,是不是也有其他方法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第3點就是要用合適的方式和孩子娛樂或者互動。

在我們文章開頭的場景中,父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了解病毒,比如說看一些病毒的普及視頻或者宣傳片,讓他在這個特殊時期,學到更多保護自己的知識。

家長也可以利用孩子的想像力和他互動。

比如他現在非常想出去玩,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像一下,現在他來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場景?這個環境下都有什麼東西?他和誰在一起?大家在玩什麼?

還可以把畫面里詳細的顏色、聲音、遊戲等動態的內容都鼓勵孩子說出來。孩子在這樣的練習中,不僅能鍛鍊想像力,還可以解決他的負面情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BE8v3ABgx9BqZZIv4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