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究竟應該如何理解?

2020-03-09     儒釋道國學

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首,同立夏、立秋、立冬一樣都反映著四季的更替。在立春以後,氣溫就會緩慢回升,萬物都會重新恢復生機。現在立春剛過,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老農的說法啥意思?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這樣一個萬家團圓的佳節前後,全國多地的人們遭受疫情襲擾,許多農村人被迫放棄流傳已久的走親訪友習俗。

但是,這對於防控疫情來說,「保護好自己,不給他人添亂」就是最好的幫忙。

無數醫務工作者都奮戰在一線,在此筆者對他們表示由衷地敬意!尼采說過:「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我們有充分的自信,最終一定可以戰勝疫情、獲得勝利!

今天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立春,在農村老農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老農的說法到底是啥意思?有何有道理嗎?

究竟什麼是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出:「立」乃是「開始」的意思;從「立春」這一天開始,標誌著正式進入春季,也意味著四季輪換重新的開始。

因此,立春乃是老祖宗總結氣候變化規律,總結出的智慧之談。

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有什麼道理嗎?

這句俗語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大致意思是說:「如果立春時節的氣溫相比於往年熱過頭,那麼大機率會在之後遇到雨雪紛飛、氣溫下降。」老農的這句話似乎有些過於武斷,這句俗語有道理嗎?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立春熱過勁」是一種直觀體驗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點,在農村老農看來,立春過後,萬物開始復甦,白晝時間逐漸增長,風和日暖也就成為一種常態,因此「立春熱過勁」是一種直觀體驗。

就比如筆者所在老家,今天就是艷陽高照、日暖風清,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影響,這個季節去爬山是一種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轉冷雪紛紛」乃是有現實依據

正因為「立春」是天氣逐漸轉暖的節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暖意的到來會十拿九穩,倒春寒的影響依舊不容小覷。

所謂倒春寒(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但是在春季後期卻突然出現持續的低溫天氣的一種現象。

如今氣象觀測手段多種多樣,對於天氣的預測更為準確;然而對於舊社會的老農來說,他們唯有憑藉豐富的生產經驗,以此來確保收成。

據歷史資料顯示:北京30年出現「倒春寒」的幾率在57%左右。特別是早春時節,這種氣候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正因為倒春寒的頻繁出現,所有農村老人口中「轉冷雪紛紛」乃有現實依據。

綜上所述,從這句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當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先輩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依舊憑藉自己的觀察自然、總結經驗,從而創造出悠久而燦爛的農耕文明。

對於身出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進步不斷疊代,只要腳踏實地、勤勉努力,一定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最終實現個人理想。

最後,我們也衷心祝願各位讀者闔家幸福安康、祝願所有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們平安順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9CNwHABjYh_GJGVmW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