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你吃過嗎?馬齒莧如何進行盆栽?

2020-05-05   付老師種植團隊


春季或初夏的時候,在農村田間、路旁、原野,菜園中都會見到一種野菜的身影,這種野菜散生,匐匐生長,葉片小,產量低,味偏酸,但抗病蟲力強,它就是馬齒莧。


馬齒莧有非常好的營養價值和藥理價值,人們也是可以去吃的,而且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還有一種是栽培種,如引自俄國的寬葉種及中國台灣的荷蘭菜。馬齒莧性喜溫暖濕潤,耐旱耐澇,耐低溫,但怕霜凍,種子發芽適溫25~28度,生長發育適溫20~30度,溫度低於15度,生長緩慢,高於30度,不利於生長,所以夏播不如春播。


喜光也耐蔭,適合露地栽培,又可在保護地栽培,在華南地區夏季高溫強光,不利於營養生長。馬齒莧對土壤要求不嚴,為了生產品質幼嫩的莖葉,宜選富含有機質、保水力良好的砂壤土。在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雖然全株肉質化較耐旱,但長期乾旱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室內盆栽,可進行早熟栽培。

陽台盆栽如何種植?
1.播種

馬齒 莧過去都在春夏季節到田野採集,近來許多國家都在推廣人工栽培。華南地區,在2月中下旬播種,江浙一帶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華北地區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東北地區在4月中旬播種。


馬齒莧種子細小,播種時要拌些細土,一般用淺盆播種,基質用園土5份,堆廄肥3份,河沙2份混合而成,盆土要細勻,播後覆遮陽網保濕,播後5~7天可出苗,苗高15厘米時,可開始間拔幼苗供食。


2.管理

盆栽馬齒莧可以定植在圓盆中,盆的直徑10~30厘米,每盆可栽2~10株,一般在苗高8~10厘米定植,成活後每隔10~15天、追施1%復合肥水或餅肥水,株高25厘米時,開始採收,採收時要在植株基部留2~3節,留下節位的腋芽可繼續生長,以後可以陸續隔10~15天採收一次, 每株產量可達50~ 200克。每次採收後應追施300倍的尿素液。馬齒莧幾乎沒有病蟲害,一般不要噴藥防治,更無農藥的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