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地名千奇百怪,小到縣市、大到國家,很多地方的名字看起來都無法解釋。事實上,把其中一些地區的名字拆分開來看,你就能明白了——它們都是由兩個地名合併而成的。
來看看這些「合成地名」中,有沒有你的家鄉吧。
江蘇:江寧+蘇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地區劃省分府,今天的江蘇之名,就是由當時的江寧府和蘇州府合併而來的。
當時的江寧位於今天南京城區的東南部,而現如今南京市還保留有江寧區。
在清朝的江蘇地圖上,標註著兩個省會:江寧(南京)、蘇州。
江寧區你可能沒聽說過,但那裡卻長眠著一位你很熟悉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
七下西洋的鄭和,最遠曾到訪過東非的蘇麻離(今索馬利亞)、慢巴薩(肯亞的港口城市蒙巴薩)和坦尚尼亞沿海地區,在發展貿易的同時,也聯絡了中非友誼。
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麒麟」,被認為是盛世的象徵,所以明成祖朱棣命人繪製了這幅《瑞應麒麟圖》發告天下
安徽:安慶+徽州
安徽省的建立時間與江蘇省差不多,均在康熙年間。安徽省的名字是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合併而來的。
民國初年,安慶市是安徽省的省會,抗日戰爭時期,省會遷往立煌(今金寨)縣,抗戰勝利後省會遷至合肥。如今,安慶是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
相比之下,徽州的命運就比較跌宕起伏了。我國1983年實行行政區劃調整,使得原徽州地區與原縣級黃山市合併成為了地級黃山市。從此,徽州便不是一個行政區划上的名稱了。
如今,我們更多地只能在「徽商」、「徽文化」和「徽州菜」中聽到它的名字。
又臭又香的臭鱖魚,就是徽州菜的代表
福建:福州+建州
福建之名,是由福州和建州組合而來的,不過「福建」這名字的出現,就不是康熙六年的事兒了,而要再往前倒大約一千年——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如今,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榕城」,因為榕樹是福州市的市樹。
福州的千年榕樹
在今年的國慶閱兵群眾遊行中,福建省的花車上就有一棵大榕樹(本周四的推送中會詳細介紹)。
福建省花車
而當年曾輝煌一時的建州,成為了如今的建甌市——一個縣級市,隸屬於南平市。
甘肅:甘州+肅州
甘州即張掖市甘州區,肅州為酒泉市肅州區。
這兩個地名估計很多外地朋友都沒聽過,但河西走廊大家應該很熟悉吧?河西走廊穿甘州和肅州而過,是連接內地和西域的驛站,也是衛戍邊關的重鎮。
萬里長城的最西端,也位於甘州和肅州西側
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民國十六年(1927年),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併成武漢市,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說到武昌,難免吸溜一口哈喇子,因為有一種生(shi)物(wu)叫做武昌魚。
豉椒武昌魚
圖片來自:全景網
然而,武昌魚與今天的武昌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得名於古代的武昌,即今天的鄂州市。
呼倫貝爾: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的西部,光聽名字,就給人以遼闊無盡之感。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列世界四大草原之首
如果說中國地圖像一隻昂首挺胸的雞冠,那麼呼倫貝爾就是雞冠上比較靠後的一個凸起。呼倫貝爾並不是一個詞語,而是由呼倫和貝爾兩個湖泊的名字合併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呼倫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蒙古語的意思是「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
圖片來自:全景網
布達佩斯:布達+佩斯
不光我國,國外的很多地名也是「合成」所得。
布達佩斯(Budapest)是匈牙利的首都,多瑙河從這座古城中流過。實際上,布達佩斯和武漢一樣,最初也被河流分割成兩個城市——左岸的布達和右岸的佩斯。
多瑙河
1951年,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隨中國青年藝術代表團到訪布達佩斯,當時正逢怹的大兒子出生。
為了紀念對匈牙利的訪問,陳老給孩子取名「陳布達」。三年後,陳強的二兒子出生,取名「陳佩斯」。
喜劇演員陳佩斯
坦尚尼亞:坦葛尼喀+桑給巴爾
坦尚尼亞全稱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東非高原之上。
坦尚尼亞於1964年由兩個國家聯合而成,這兩個國家分別是坦葛尼喀共和國和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前者即今天的坦尚尼亞大陸,而後者則為桑給巴爾島等20多個島嶼。
實際上,坦尚尼亞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十分多樣。
圖片來自:wikipedia
盡人皆知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每天都上演著獅子捕捉斑馬、獵豹追逐羚羊的生死時速,每年一二月份還能見到堪比天國之渡的角馬產仔景象。
獵豹捕獵
因為地處東非大裂谷之中,所以在這裡也能見到許多特別的景觀和動物。直徑20公里的巨大火山口旁,有數十種鳥類在那裡越冬。
馬尼亞拉湖畔的水鳥
桑給巴爾島上
生活著三百多公斤重的象龜
島上獨有的桑島紅疣猴
圖片來自:123rf.com.cn
還可以出海觀鯨
你將變成一個不僅在海洋館見過海豚的人類
所以
我要說的是
這個寒假
和博物一起去坦尚尼亞觀察野生動物吧!
新年坦尚尼亞之旅詳細行程
請點擊此處查看
撰文 | 小火車
微信編輯 | 高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pM2YW4BMH2_cNUgXe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