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中考都是700分的學生,為何高考後,一個上985,一個上二本?

2020-02-03     軼工坊

前幾天被問到一個問題:兩個中考都是700分的高中生,為何高考後,一個上了985,一個只考上了二本?



中考考700分,通常表明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很不錯,應該是班上的佼佼者。基本上這樣的成績進重點高中沒有多大問題。可是到了高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兩個中考都是700分的學生,成績很可能就不在一個檔次,甚至有很大差距。比如這兩位學生,高考後,一位考上了985大學,一位僅被二本院校錄取。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個例,那為什麼會出現中考成績一樣的高中生,一個考上名校,一個考上普通高校的現象呢?筆者認為原因至少有三點。

第一,進入高中後,兩者心理狀態出現了較大差異

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模式有很大變化,很多初中成績頂尖的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成績都有一定的滑坡。再加上高中階段的高手較多,尤其是重點高中,每個學生都是初中時代的「精英」,他們聚集在這裡,誰也不會比誰差到哪裡去。

學習模式和學習環境的變化,讓一些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當他們不再是「眾星捧月」,而是學校中平平凡凡的一分子時,他們很容易變得失落,漸漸地會沒有初中時的那般自信,嚴重的,心理會處在一種消極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及時做出調整,他們接受了自己不再「優秀」、不再「被追捧」的現實;他們看清了形勢,並及時調整情緒和狀態,以「普通人」的心態與同學們「競爭」。心態擺正了,他們勝出的幾率就大了。而那些不能及時調整心態,不願意接受自己不優秀不被追捧事實的學生,就一直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結果成為失敗者。

第二,兩者的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不在一個檔次

初中學習內容和高中學習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有著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的要求。初中階段的課程內容偏重基礎,學得比較淺,高中就不一樣,它對思維力和理解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初中老師上課教你摺紙飛機,課後作業就是鞏固上課教的如何摺紙飛機的內容,考試也是考如何摺紙飛機;高中老師上課教你摺紙飛機,課後作業是可以折多少種紙飛機,考試考如何摺紙小船、紙帽子。



也就是說,中考成績相同,只能說明大家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處於差不多水平,但在較深的知識學習上,不見得都一樣。如果兩個人中有一個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較強,在初中階段可能顯現不出太大的優勢,但到了高中,肯定會把另一個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較弱的同學甩開一段距離。

第三,兩者在學習持久力上有很大差別

學習持久力是對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保持的一種控制力,好比打戰中的「士氣」,學習持久力強的人,會把學習興趣和激情一直保持到高考結束,甚至更長時間;而學習持久力不強的人,到了高中,可能很快就把初中時所擁有的學習激情扔掉,同時會失去學習興趣。沒了學習興趣,就喪失了最基本的學習動力,何來戰鬥力。



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我們發現過度補習會對學習持久力產生負面影響。以文中開頭提到的兩個初中生為例,若其中一位學生中考700分的成績是通過大量補習得來的;另一位學生初中階段沒有參加過補習班,在沒有接受任何課外輔導的前提下中考考出了700分的成績。那麼這兩個人到了高中,學習持久力就會有較大區別。前者因為初中被過度開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處於較低水平,後者因為在學習上有很大餘力,學習動力相對處於較高水平。

從這裡可以看出,初中學習成績好不代表高中學習成績會好,更不代表就能考上好大學,這裡面有許多主客觀因素。有些家長搞不明白這些道理,看到初中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績下滑,就以為孩子不夠努力,還因此責備孩子,實在是不應該。

倘若孩子進入高中後,在學習上的表現與初中有較大出入,父母需要對照以上幾點進行檢查,尋找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然後幫助孩子克服之。比如幫助孩子改變初中「死努力」的機械化學習方式,更深入地去理解基礎概念、原理,以及學習如何更好地進行總結歸納和聯想創新。

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卻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找到規律,然後順著規律調整,就一定可以不斷翻越學習的高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GzjCnABjYh_GJGVEp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