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楊絳的婚禮,有一對神秘的嘉賓

2019-07-07     劉宜慶講八卦

錢鍾書和楊絳,學林伉儷雙雙飛。

錢鍾書楊絳的婚禮,有一對神秘的嘉賓

劉宜慶(柳已青)

1933年夏,錢鍾書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清華校方早有意讓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但他謝絕了。

清華大學留不住錢鍾書,倫敦大學再次請他去英國,錢鍾書沒有應允。他另有選擇。他父親當時在光華大學任中文系主任,身體欠佳,便召他赴上海,到光華大學任教,這大概是錢鍾書南返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錢鍾書已有足夠的治學能力,他的知識大都有緣於自學,他不願再聽課了。

戀人分離,可他們的書信不斷,錢鍾書的情書仍一封趕著一封。一天,楊絳給錢鍾書寄來一封信,不巧被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閱了。待老先生看到信後,對楊絳大加讚賞。

錢鍾書頗有傲氣,楊絳溫潤如玉。

原來楊絳在信中和錢鍾書討論婚嫁問題:「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老先生邊看邊贊:「真是聰明人語。」在老先生看來,楊絳真大方懂事,能體貼對方父母,對於不諳世事的兒子來說,楊絳是再適合不過的好女孩。老先生為自己一心只知道讀書的「痴氣」兒子感到欣然,他也不待徵求兒子的意見,便自作主張,直接提筆給未過門的兒媳婦寫了一封信,把她大大誇獎一番,並鄭重其事地把兒子「託付」給她。

1933年暑假,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訂婚。本來,兩人完全是自由戀愛的,但還得顛顛倒倒地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錢鍾書由父親領著,羞羞答答地來到楊家,見楊絳的父母親,正式求親,然後請出男女兩家都熟識的親友作為男家女家的媒人來「說媒」,然後是訂婚。當時楊絳的父親正值生病,諸事從簡,但還是在蘇州一家飯館舉辦宴席,請了雙方的族人至親好友。楊絳後來回憶說:「我茫然不記得『婚』是怎麼『訂』的,只知道從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那晚,錢穆先生也在座,參與了這個訂婚禮。」

訂過婚後,楊絳要回清華讀書,錢基博介紹楊絳和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錢穆同行,一路照顧她。錢鍾書送楊絳至火車站,把楊絳和錢穆及行李送上火車。錢鍾書仍在光華大學教書。

楊絳的《我們仨》感動無數的讀者。

1935年春,錢鍾書參加了教育部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考試。當時國民黨教育部將英國退還的庚款獎勵國內成績優秀的青年到英國留學,但這種公開招考的錄取名額極為有限,全國總計只有20多個名額,而錢鍾書所報的英國文學只有一個名額,他報了名。有一位錢鍾書清華的同學——萬家寶(曹禺)準備報考,聽說錢鍾書報名了,他就沒有敢去報名。果然名不虛傳,錢鍾書他以絕對優勢名列榜首。為三屆各科之冠。

錢鍾書立即把這一消息告訴楊絳,希望她能與自己一道赴英留學。楊絳楊絳最後作出決定,與錢鍾書結婚,打算不等清華大學畢業就伴隨錢鍾書一同出國。此時楊絳還需要一門課大考,於是她同教師商量,採用論文形式代替,終於提前一個月畢業。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這是人生的一個悖論。

據湯晏《一代才子錢鍾書》記載,1935年7月13日(陰曆六月十三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楊絳娘家大廳內舉行了婚禮。結婚儀式採用西式,文明結婚。有男儐相、女儐相。新娘披長紗,有為新娘提花籃的花女、及提拖地長紗的花童,還有樂隊奏曲。由楊絳的父親楊蔭杭主婚,張仲仁證婚,新郎新娘鞠躬為禮,戴戒指,並在結婚證書上用印。迎娶到無錫錢家後,一切禮俗和儀式都按照中國傳統的來。

這一天,兩家的親朋好友來了許多人,連無錫國專的校長唐文治、陳衍老先生都來祝賀,還有一對神秘嘉賓——新月詩人兼學者陳夢家、夫人趙蘿蕤。趙是燕京大學校花,考入清華研究院,與楊絳為同學。眾賓客濟濟一堂,喜氣盈門。

錢鍾書和楊絳結婚那天,天氣很熱,到錢家後,擺宴席,宴親友,煩瑣的儀式把新郎和新娘都折騰病了。錢鍾書結婚那天的體驗後來移植到他的小說《圍城》中,就是曹元郎和蘇文紈結婚那一幕。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中說:「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我們的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楊絳還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一代才子錢鍾書》補充了不少珍聞。如書中敘述錢、楊舉行結婚典禮的情形。「那天賓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來吃喜酒時,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衣純白而麻織,似弔喪,所以在場賓客都覺得詫異。可是楊絳知道,三姑母已多年不置新衣,七八年前很帥的服裝已經不入時了。」三姑母固然特異,新人卻很是通達。

1981年與錢鍾書和錢瑗攝於三里河寓所。

1935年8月13日,夫妻二人從上海啟航,去英國留學去了(楊絳是自費)。這是他們夫婦伉儷情深家庭生活的開始,也是錢鍾書和楊絳成為學界泰斗的起點。

2003年,距離錢鍾書和楊絳訂婚70年後,楊絳出版《我們仨》,這本素凈、從容、感人至深的回憶錄成為超級暢銷書。塵世中,有這樣一個家:爸爸(Pop)是錢鍾書,媽媽(Mom)是楊絳,女兒是錢媛(圓O)。六十年間緣起緣滅,六十年歲月滄桑,因為愛,超越了生死。一個92歲的老人,夫逝女亡,靜思追憶往事,然全書風格哀而不傷,讀來令人心生溫暖,總是淚中帶笑。獨伴青燈的楊絳先生淡淡地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將一個世紀的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都暗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OOSCmwBmyVoG_1ZOP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