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子女濃厚的愛意,擔心他們將來生活得不好,大多數父母在孩子成家時,都會挑剔他們的結婚對象。既希望另一方要長相有長相,要條件有條件,還能滿足父母的所有想像。尋求所謂的「門當戶對」,因而現今的婚姻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然而,表面不「般配」的婚姻就沒有幸福可言嗎?事實的真相卻令人意外,這是因為婚姻中蘊藏著很多大智慧。
近期,電視劇《小捨得》在央視熱播,從劇中的情節來看,夏君山既有顏值又有才華,在家照料孩子,在外深得單位好評,最重要的是對女主南儷極好,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老公。
可即使是這樣,當初的夏君山卻沒能入岳母的「法眼」,覺得他與自己的女兒不「般配」。
這是因為他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城,家庭條件一般,得不到原生家庭的支持,出身不夠高大上,這是其致命的缺陷。
只是因為女兒的堅持,以及岳父對學生才能的認可,這才得逼得岳父母讓步,成了副院長南建龍的「乘龍快婿」,因此這個女婿當得有些「卑微」。
婚後,夏君山仍然一如既往地「卑微」,但小兩口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事業上比翼雙飛,共同挺過一道道難關,生活得非常幸福。
這對不被人看好的夫妻之所以如此,除了本身性格善良之外,還在於雙方都有智慧,故而在婚姻中遊刃有餘。
在子女擇偶的問題上,為什麼多數父母喜歡橫加干預呢?
這是因為父母對子女愛之深,自以為自己做為長輩,對婚姻有經驗和教訓,擔心子女沒有眼光,找的對象不理想,將來可能吃苦受罪,在種種矛盾心理之下,因而寧願被子女誤解,也要為他們操心所致。
- 有的認為對方家庭經濟條件差、負擔重,將來會成為小家庭的負擔;
- 有的認為與對方長輩的三觀不合,原生家庭存在不和睦、偏心或者有重男輕女傾向等問題,擔心將來子女聯姻之後,會受到種種不良影響;
- 也有的對準女婿或兒媳不滿意,認為他們不上進,擔不起家庭重任等。以上種種原因,都會成為矛盾的導火線,遭到父母的極力勸阻,在反對無效後,有的甚至不惜與子女反目成仇。
其實,在婚姻大事上,雖說父母有發言權,但也只能是參與和建議。
年輕人之間產生感情後,父母越反對,他們越容易逆反,干涉往往不起作用。
因此,這件事最好讓他們自己做主,父母不能強行干預,否則會傷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影響家庭成員的關係。
那麼,夫妻有哪些相處藝術呢?
放低自己的身段
婚姻中的雙方,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的條件比較好,有的相對較差,不可能完全勢均力敵或者旗鼓相當。
因此,在婚姻中,不要講是否「般配」,更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覺。
無論是哪一方,都不能自恃條件好而不尊重對方,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見,適當地放低身段,既不是「卑微」也不是「服軟」,而是為了家庭的和睦著想,沒必要事事計較。
有感恩之心
進入婚姻後的夫妻,對另一方父母的幫助和支持要有感恩之心,而且不能計較幫助的大小。
不管婚前他們對自己的態度和意見如何,哪怕曾經持有反對意見,也是基於對子女的愛。
既然現在雙方已組成了家庭,就不能對他們仍然懷著記恨,而要把之前的恩怨一筆勾銷,重新開始進入新的生活。
任勞任怨地付出
只要是正常的家庭,就會有很多瑣碎的事,比如帶孩子、做家務、照顧老人和人情應酬等,常常讓人應接不暇。
雖說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倡導勞務勞動不分彼此,人人都有責任承擔,但家庭是講愛不講理的地方,沒有絕對的公平性。
因此,不要只考慮對自己是否公平,多為家庭付出,既是有責任感的表現,也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
理解對方的情緒
成立新的家庭後,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難,也可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風雨。由於長期在一起,夫妻會把對方作為「出氣筒」,一旦遭遇不順心的事,可能發泄在對方身上。
這時,另一方要多理解,正是因為對方把自己視為最親的人,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才會有這樣的情感暴發。
要告訴他自己是可以依靠的港灣,會與他在一起同甘共苦,共同經受住生活的考驗,這能讓雙方的感情更上一個台階。
尊重對方的付出
一段好的婚姻,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雙方互相尊重。儘管本人願意付出,另一方也不能強行提出要求,而且要及時地做出回應,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即使是平等的關係,久而久之,也會產生後悔和不情願的想法,更何況本身存在差距的情況。
只有雙方相互體諒和尊重,在一方受到不公平待遇後,能挺身而出為他說話或解圍,才能保證婚姻關係越走越穩。
為對方的青睞而加倍努力
如果找到一個愛自己,且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的另一半,自己不能安於現狀,心甘情願地享受現在的一切,這會讓配偶產生反感心理。
特別是對甘於「下嫁」的一方,要存有感激之情,在多付出關心和照顧的同時,又積極努力地進取,打拚出另一番天地,創造出更好的條件,才不辜負愛人曾經的不離不棄。
天道酬勤,相信努力終有回報,「卑微」的人也會有平等的那一天。
天下父母的心情都一樣,容不得孩子受絲毫委屈,因而會在子女擇偶時千挑萬選,其心蒼天可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會這樣做。
但願望雖然美好,現實卻很蒼白,哪裡有什麼事事如意?
「門當戶對」固然可喜,如果不能如願,也未必就會與幸福失之交臂。故而沒有理想的婚姻,只有不斷學習和改變的人。
家庭就像一塊蹺蹺板,不管高低更無所謂先後,只要大家都在奔跑,最後都能到達終點,形成一種動態的和諧和平衡。
這就是最好的婚姻和家庭,即使看上去不那麼「般配」,其中的幸福和美好,外人哪能深刻地體會到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Bx-QXkBMMueE88vso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