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才政策井噴,又一個副省級城市落戶全面放寬

2020-04-05     大偉看樓市

4月2日,遼寧省會瀋陽市發布了《關於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落戶政策的補充意見》,7類人員可以落戶瀋陽。

根據上述《意見》,以下人才可在瀋陽落戶:技工學校、職業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畢業生(含往屆);取得國家認可的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在沈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就業人員;在瀋陽市繳納職工醫療保險或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在沈投資創業取得《營業執照》的經營者(含個體工商戶);在沈購房並取得合法房屋手續的;凡具有瀋陽市戶籍的居民,其父母、配偶、子女均可在瀋陽市投靠落戶。

瀋陽官方表示,出台上述《意見》是為了進一步深化人才戰略,改善人口結構,促進瀋陽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

至此,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的副省級城市再添一城。

疫情下,各地樓市政策持續井噴,但隨著各種政策一日游,大部分城市房地產政策出台相對謹慎,基本以人才政策和公積金政策為主。

3月單月,全國接近20城市發布了各種人才政策,其中大部分與購房相關。

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落戶蘇州,大專繳納6個月社保可以落戶。廣東江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27日發布的《關於我市限購區域內新建商品住房購房資格的通告》提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購一套新建商品住房。

首先:人才政策不敏感,各地當下出台政策逐漸謹慎,相比一日游政策,人才政策力度再大,也不會出現收回的風險。

疫情下,宏觀經濟變化,過去過嚴的房地產調控的確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和改善應該出台一定的政策,這不違背樓市調控原則,也不會對市場帶來太大影響,但包括海寧等鬆綁政策,的確有鼓勵炒房的嫌疑。

各地鬆綁的政策內容不一,但都出現了只要媒體集中報道,就撤銷的現象。這代表了雖然樓市一城一策,但各地針對本地樓市出台政策依然過於隨意,部分政策明顯觸碰了政策底線,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則。

各地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不管是從力度和方向來看,因城施策的特徵非常明顯。

基本都從簡化相關規劃建設手續、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優化商品房預售許可、優化施工備案、合理調整繳費節點、優化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放寬公積金提取額度、補貼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等諸多方面入手。

其次: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積金政策和土地款緩解政策,還有就是預售加快政策。個別城市也有針對契稅減免購房補貼,但主要集中在個別三四線城市。

多城市政策力度較大都被叫停,但試探政策依然不斷出台。主要原因是一城一策,地方的土地財政、包括經濟穩定要求房地產政策有所調整。

整體看,短期房地產政策收回的基本都是因為微調力度過大,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場的而非穩定市場的政策,另外現在看房地產政策能夠落地的基本是救企而非救市。

第三:人才成為房地產政策調控的窗口。2019年全年全國超過170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成為了城市競爭的主要政策內容。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超過40%。

2020年一季度整體也超過50城發布了人才政策。

但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地方需要的人才,不應該簡單的推入房地產市場,人才更多應該與產業政策掛鉤,對於人才的居住也更應該以保障類型住房為主,把人才推入商品房市場,本質很難弄清楚是不是炒房。

人才不應該是購房者,城市應該為人才提供居住條件

從未來發展看,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只考慮到了用降低門檻吸引人來,但大部分城市都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這種情況下,吸引來的很多是購房者。而且甚至有可能出現炒房客藉助人才政策不同城市購房落戶的可能性。

疫情影響經濟,這種情況下,吸引人才更需要有穩定的產業預期。

吸引人才的目的是發展產業而不應該是發展房地產。能留著人才的也肯定是產業而不是買一套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8V7TXEBiuFnsJQVuM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