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蘇軾和納蘭性德在洞房後,都寫了首肉麻情詞,多年難分高下

2020-03-07     美詩美文的世界

洞房花燭,春宵一刻,這是人生的第一次峰值體驗,其曼妙美好令人終生難忘。可是一般人,只能把這種美好留存在記憶中,唯有才子如蘇軾、納蘭性德等,將它訴諸文字,譜成新曲。年輕的蘇軾和納蘭性德在洞房後都寫了一首詞,都不約而同地借用了李商隱的名句。蘇軾的詞讀來,句句「心機」;容若之詞讀來,句句肉麻,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南鄉子》

宋代: 蘇軾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凈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蘇軾的髮妻王弗,是東坡一生至愛,「十年生死兩茫茫」,從來被認為是古代悼念妻子的最美篇章。當年洞房花燭,蘇東坡喜不自勝。他想寫點什麼,來表達此時此景的感受,來讚美妻子的溫婉與美麗。然而竟一時語塞,一時短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卻原來,最美妙的體驗,即便是在蘇大學士而言,也有詞窮的時候。

不得不說,蘇軾不僅文采冠絕一時,聰明也是堪稱絕頂。蘇軾思慮再三,決定求助,向老前輩們求助,寫一首集句詞。在新婚之後還能有此等「心機」,後世男子,不服不行!蘇軾採用集句的形式,將歷代文人最美妙的文字合在一處,去贈予妻子。那麼王弗會滿意嗎?

詞調為《南鄉子》,為纏綿悱惻的詞牌,多寄寓思念柔情,用在此處十分恰當。全詞集合了李商隱、白居易、杜牧等名家的文字,妥帖而無痕。詞的上片,寫妻子王弗之美。如「寒玉」一般的肌膚,是說貌美;清歌一曲,是說才慧;豆蔻花梢,是說風致,可以說是里里外外都美。這麼夸老婆,估計王弗想不高興都難。

詞的下片步入正題,寫洞房花燭。首句寫年少須臾,應該珍惜。雖然微醺若醉,但是看到「羅帳細垂」,想像那其中的愛戀之妻,怎不「歡娛」?一生的英雄氣概在此情此景都可以拋卻了,這時候,就應該「只羨鴛鴦不羨仙」。

由此可見,蘇軾的「心機」出於真情,又言在明處,不失光明磊落。後人評價「不露一痕」,為詞中上品,亦可喜可愛。(沈際飛《草堂詩餘》)

再看容若詞:

《浣溪沙》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容若這首詞,其實也頗見功力,也是不著痕跡化用了前人的佳句。其中「十八年來墮世間」語出李商隱《曼倩辭》,「多情情寄阿誰邊」仿的是歐陽炯「此時心在阿誰邊」,「相看好處卻無言」,仿的是湯顯祖《牡丹亭》中「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相比較而言,納蘭性德雖然是化用原有文字,但是卻也有自我創造。全詞雖不免肉麻,但也情真意切,動人柔腸。

詞的上片寫妻子盧氏像仙女墜入凡塵,才貌雙全,能「吹花嚼蕊弄冰弦」。這樣的讚美,確實有些讓人受不了,就算再美,大抵也不過如此吧。最後一句,更是感覺有撒狗糧之嫌疑。「多情情寄阿誰邊」,還不是愛上了你納蘭性德。

詞的下片寫洞房花燭,一樣的燈影搖曳,但納蘭性德卻說「無言」,因為本來或有千言萬語,一時間竟然無語凝噎。後世評價「容若短調,輕清婉麗」(周頤《蕙風詞話》),此評價與東坡詞的評價有些許不同。

兩首詞作,每首都各具特色,都體現了兩位大才子對妻子的一片愛意,多年難分高下,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8PSSXEBiuFnsJQVa1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