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區塊鏈」「虛擬貨幣」「股權」「期權」等非法集資

2019-10-20   琨寶說趣事

9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文,10月17日,中國銀行保監會發文


防範非法集資:如何有效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

防範非法集資: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和典型特點

一、如遇以下情形向公眾集資的,務必提高警惕:

1、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為幌子的;

2、以境外投資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3、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以房」養老等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註冊登記的;

5、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6、以「扶貧」「互助」「慈善」「影視文化」等為幌子的;

7、在街頭、商場、超市等發放投資理財等內容廣告傳單的;

8、以組織考察、旅遊、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9、「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伺服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帳戶、境外帳戶繳納投資款的。

二、投資理財注意事項

1、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保險」、高息「理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2、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3、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接收從業人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欠條;購買保險過程中要儘量做到「三查、兩配合」,即通過保險公司網站、客戶熱線或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網站查人員、查產品、查單證,配合做好轉帳繳費、配合做好回訪。

4、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三、防範非法集資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四看。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准。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一定要避免頭腦發熱,先徵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專家推薦,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



防範非法集資風險 防止財產遭受侵害

非法集資擾亂金融市場秩序,侵犯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危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我國嚴厲打擊的違法犯罪活動。結合近年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典型案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非法集資花樣繁多,社會公眾要提高警惕。

【典型案例一】「黃金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黃金佳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是一家沒有金融業務資質的一般工商企業。自2007年起,該公司依託其經營的多家實體金店,通過媒體、傳單、門店宣傳、業務員對客戶營銷等方式,與不特定的人員簽訂內部福利協議、委託信託協議、金銀/黃金/白銀製品買賣合同等各類投資理財協議,並允諾收益向社會吸收資金。在單位帳戶被管控後,以黃金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名義在分公司、營業部設立POS機繼續吸收社會資金。集資款項被肆意分配,隨意處置,主要用於購買房產、土地、高管發薪、支付店面租金、個人揮霍等。黃金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非法吸收存款,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秩序。有關犯罪嫌疑人最終被判處刑罰並處以罰金,追繳違法所得返款集資參與人。

【典型案例二】E租寶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安徽鈺誠控股集團在沒有銀行業金融機構資質的前提下,利用e租寶平台、芝麻金融平台發布虛假融資租賃債權項目及個人債權項目,包裝成高息理財產品進行銷售,以承諾還本付息等為誘餌,通過電視、網絡、傳單等方式向社會公開進行利誘性宣傳,進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除部分集資款用於返還本息、支付工資、宣傳費用外,其餘大部分集資款均被肆意揮霍,造成集資參與人巨額財產損失,有關犯罪人員已被法院判決,接受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由此可見,非法集資一般都滿足四個特徵,即「非法性」,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依法批准或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公開性」,通過相關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利誘性」,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和給付回報;「不特定性」,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一般來說,犯罪分子為蠱惑群眾投入資金,往往採取以下手段:

一是高額收益做誘餌。為了騙取資金,不法分子會以「無風險 有擔保 高收益」「穩賺不賠」「保本高回報」等反投資規律噱頭進行宣傳許諾,且在集資初期通常會通過「以新償舊」方式按時足額兌現,以吸引更多的集資人。但不法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非法占有資金,不具備償還能力,往往會在「吸金」一段時間後跑路,或因為原本就是「龐氏騙局」,詐騙資金得手後就人去樓空,或因為經營不善、肆意揮霍致使資金鍊斷裂。因此,一旦掉入非法集資陷阱,集資參與人最終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二是「項目」包裝藏貓膩。不法分子會通過各種方式編造虛假項目,騙取集資人信任。有的通過註冊合法企業,卻不以提供真實內容的產品(服務)為目的,而是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創新創業等幌子編造項目非法吸收資金;有的假冒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或理財產品非法集資;有的假冒或假借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名義,偽造單據非法吸收資金。近年來,非法集資又呈現「上網跨域」新特點,打著「虛擬貨幣」「區塊鏈」「以房養老」等旗號,面向老年人、農村居民等社會公眾進行非法集資詐騙活動。

三是虛假宣傳造聲勢。為了迅速做大聲勢,不法分子一般會賣力宣傳,舉辦各種造勢活動。如通過邀請名人站台、開產品推介會、舉辦現場觀摩或體驗活動、組織集體旅遊或實地考察、贈送禮品等方式無固定對象地廣泛招攬群眾,尤其是老年群眾,或營造投資項目「限時限量」「內部名額」等噱頭,或展示公司領導與政府官員、電影明星的合影,或展示大量「政府批文」「國家戰略文件」「技術認證」等材料,極具欺騙性和迷惑性。

【風險提示】防範非法集資風險,防止財產遭受侵害,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群眾做到以下「三不」。

一不受高收益誘惑而衝動投資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穩賺不賠」「無風險 高收益」宣傳。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一些集資人——尤其是老年人等特定群體——害怕風險、貪圖便宜的心理特點和金融投資知識匱乏弱點,編造無風險高額回報謊言騙取資金。金融投資專業性強,涉及各類風險管理,社會公眾應當保持理性科學的投資觀念和風險責任意識,掌握基礎的投資知識,多諮詢身邊的專業人士,正確評估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切莫因一時衝動被騙入局。

二不輕信不明身份的機構或個人

要了解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准。對於主動找上門的所謂「投資商機」或「營銷人員」要小心謹慎,不要盲目地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專家推薦,多方確認認真考慮後再行動。社會公眾要堅決遠離不具有相應資質、超範圍經營、經營異常或自稱公司在境外接受監管的機構。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等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

三不輕易投資不透明、不了解的產業或項目

遇到投資集資類宣傳,不要受到宣傳誤導盲目投資,要認真了解產業或項目的資質許可、經營模式、真實性、資金去向和獲利方式等,考慮自己是否了解市場行情、市場規律和潛在風險,做到看不懂的業務不觸碰,沒有說清楚風險點或看不透風險的產品要遠離。不要被各種噱頭迷惑,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向公安部門舉報。

總之,無論非法集資過程中如何花樣百出,不法分子的最終目的都是想方設法套取公眾財產,非法據為己有。防範非法集資活動,保護個人財產免受侵害,廣大群眾應始終保持清醒理性。

文章來源:利箭在出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版權歸原作者,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