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疝的急救措施

2019-09-09   羊奶驛站

正常顱腔內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變時, 該分腔的壓力比鄰近分腔的壓力高, 腦組織從高壓區向低壓區移位, 被擠到附近的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 使部分腦組織、神經及血管受壓, 腦脊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相應的症狀群,稱為腦疝。腦疝是由於急劇的顱內壓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腦疝診斷的同時應按顱內壓增高的處理原則快速靜脈輸注高滲降顱內壓藥物,以緩解病情,爭取時間。當確診後,根據病情迅速完成開顱術前準備,儘快手術去除病因,如清除顱內血腫或切除腦腫瘤等。

1、腦疝的急救措施

快速靜脈推注或輸入脫水劑(20%甘露醇125~250ml於15~30min內輸入體內)。

留置尿管了解脫水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盡氣道分泌物即給予吸氧。如系枕骨大孔疝,醫學|教育網搜集應迅速備好穿刺用物及器械。配合醫師行腦室穿刺脊液引流術。不少病人在腦脊液引流後,自主呼吸可逐漸恢復。

密切觀察呼吸、心跳、瞳孔變化,對呼吸功能障礙者,應即行人工呼吸並進行氣管內插管輔助呼吸。

緊急做術前特殊檢查和手術準備。

2、腦疝有哪些症狀

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表現為劇烈頭痛及頻繁嘔吐,其程度較在腦疝前更形加劇,並有煩躁不安。

意識改變:表現為嗜睡、淺昏迷以至昏迷,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

瞳孔改變:兩側瞳孔不等大,初起時病側瞳孔略縮小,光反應稍遲鈍,以後病側瞳孔逐漸散大,略不規則,直接及間接光反應消失,但對側瞳孔仍可正常,這是由於患側動眼神經受到壓迫牽拉之故。此外,患側還可有險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腦疝繼續發展,則可出現雙側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這是腦幹內動眼神經核受壓致功能失常所弓[起。

生命體徵的紊亂:表現為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的改變。嚴重時血壓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時面色潮紅、大汗淋漓,有時轉為蒼白、汗閉,體溫可高達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後呼吸停止,終於血壓下降、心臟停搏而死亡。

3、腦疝如何治療

3.1、腦室外引流術治療

腦室外引流術治療腦疝這種方式能有效的在短期內就幫助患者降低顱內壓,暫時緩解腦疝的病情。對有腦積水的患者來說,治療的效果特別的顯著,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嘗試。

3.2、減壓術治療

減壓手術治療腦疝是指小腦幕切跡疝時可作頸肌下減壓術,枕骨大孔疝時可作枕下減壓術。這種減壓術常常會造成患者腦組織的大量膨出,對腦功能的損害是比較大,所以臨床一般不推薦患者直接使用這種方法治療腦疝,非迫不得已不宜採用。

3.3、內減壓術治療

在開顱術中遇到腦組織大量膨出,無法關閉腦腔時,不得不作部分腦葉切除以達到減壓目的。但這只能作為一種最後的方法來考慮。

腦疝有哪些危害

1、失明

腦疝突然失明者不多,經常是先出現視力減退,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逐漸發展為失明。有些兒童,甚至少數民人,忽視了一側視力下降,醫生檢查時方發現一隻眼已失明。

2、癱瘓

多為偏癱。位於大腦運動區附近、基底節區、腦幹腹側者發生率高。開始為輕癱,逐漸發展為重癱直至全癱。在有偏癱的同時,還會伴有其它表現,如高顱壓症狀。如在病變早期及時治療,一般不會發展為偏癱。少數腫瘤伴有出血,突然偏癱,表現與腦出血相似,應及時做頭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早期診斷早期處理。常見於腦膜瘤、膠質瘤。

3、突然死亡

其原因多是因為腦疝引起顱內壓力增高,出現腦疝,壓迫呼吸循環中樞,呼吸心跳停止所致。腫瘤發展已很大,接近晚期,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者容易發生。但也有部分腫瘤不大,但於中線,早期就影響到腦脊液環,如不解除病因也會造成腦疝而驟死。

腦疝是怎樣引起的

引起腦疝的常見病變有:損傷引起的各種顱內血腫,如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各種顱內腫瘤特別是位於一側大腦半球的腫瘤和顱後窩腫瘤;顱內膿腫;顱內寄生蟲病及其他各種慢性肉芽腫。

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如再附加一些人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釋放過多的腦脊液,使顱腔與椎管之間、幕上分腔與幕下分腔之間的壓力差增大,可促使腦疝的形成。這種由於醫源性因素造成的腦疝,臨床醫師應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