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草果多年生草本,生於溝邊林下,分布於廣西和雲南南部地區,果實成熟呈紅褐色時採收,曬乾或烘乾,或用沸水燙2至3分鐘後,再曬乾或烘乾。草果最早史載於明代,我國雲南是草果的主產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草果是藥食兩用中藥材大宗品種之一,食用量大於藥用量。
草果其實是一種香料植物的果實。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味,增進食慾,是烹調作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由於和罌粟長的相似,經常在火鍋店被誤認為是「違禁品」的罌粟。
草果與罌粟
藥理作用: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止吐。
烹調用途:用於調製精滷水和烹制肉類、菜肴等增香,如用草果煲牛肉;又如雲南特產封雞中亦採用草果增香。
與罌粟殼相同之處:都是毛粟般大小,都是長圓形,都呆棕粟色。
與罌粟殼的區別:頂端無放射狀殘留柱頭。
罌粟殼頂端有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草果頂端沒有明顯的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而且果殼的紋路,也有顯著縱溝及稜線,不像罌粟殼表面較平滑。
它們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毛粟般大小,都是長圓形,都呆棕粟色。
草果的作用
燥濕除寒
《本草正義》曰:「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兩溫燥中宮,故為脾胃寒濕主藥。」可用治嘔吐、瀉痢、脘腹冷痛。
行氣止痛
《本草衍義補遺》曰:「草豆蔻,性溫,解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可用治胃脘痛及臍腹痛。祛痰截瘧
《本草正義》日「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霾濕濁之蘊崇。草果之治瘴瘧,意亦猶是。草果善滌濕痰,振睥陽。」本品功能祛痰截瘧,故可用治瘧疾、痰飲等。
消食化積
本品用治寒濕內聚食積腹滿有效。本病多由寒邪直中入里,或久居潮濕之地;或進食冷飲不潔之物,內外相合,寒濕侵犯中焦,脾胃升降失調,發為本證。臨床常見:腹部脹滿,按之不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便泄瀉,或脘腹疼痛,口渴不虢飲,舌苔A膩,脈象弦緩。本晶辛散化濕,溫熱去寒;濕化寒去,胃得受納,脾可健運;則食積可消,腹滿可除。
鎮咳祛痰作用
本品所含的a-和β-蒎烯有鎮咳祛痰作用。1,8-桉油素有鎮痛、解熱、平喘等作用。
抗炎、抗菌作用
B-蒎烯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並有抗真菌作用。香葉醇有抗細菌和真菌作用,對發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0.39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