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野生貓科動物都高大威武,這六種中小型貓科很像常見家貓

2019-11-30     溫晨動物園

可能大家平時在網上很經常見到貓咪的萌圖,覺得它們很可愛,但是只有真正喜歡貓咪的人和養過貓的鏟屎官才知道,貓咪……是真的很可愛,超乎你的想像。

貓咪身上有太多魔力了,舉個例子,有時候我下午寫文章,一回頭看到貓咪在床單上蜷成一團睡覺,就忍不住過去趴在貓咪旁邊摸摸它的後背和肚肚,然後——我自己也睡著了

就哪怕當時並不困,只要有一隻貓咪在你身邊睡得很香,也能把你給帶睏了,一沾貓倒頭就睡,而且還睡得很美,只有醒來才後悔萬分:文章又要拖很晚才寫完了。但是第二天看到貓咪睡覺又忍不住去摸摸它,然後自己又陷入昏睡,醒來後再後悔,就這麼每天重複這一過程,不知道有沒有鏟屎官跟我一樣。

說到貓咪有一件事兒要告訴大家,雖然在學術界算不得新聞,但是對於很多科普圈外的人來說還是比較新鮮的,那就是家貓已經更新了分類學地位,提升成了種

家貓Felis catus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提升成了種?以前不是種嗎?沒錯兒,以前確實不是。

從傳統分類學上來說,家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作為斑貓的馴養型亞種而存在的,它與以前的斑貓共用一個物種學名,即Felis silvestris,只不過家貓的學名需要用到三名法,即在斑貓的種加詞silvestris後面再加一個亞種名catus,全稱Felis silvestris catus

直到兩年前(2017年),貓科動物的分類學進行了更新,以前的斑貓亞種大都提升成了獨立種,原本的種加詞摘去,亞種名成為新的種加詞,Felis silvestris更名為歐洲野貓,Felis lybica升級為非洲野貓(以前是也斑貓的亞種),斑貓馴養型亞種也升級為了獨立物種,即家貓Felis catus

大家平時應該經常能看到高大威武的野生貓科動物,比如獅、豹、美洲豹、虎等,但不是所有野生貓科都這麼大個兒,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六種外貌跟家貓非常相似的中小型貓科動物

非洲野貓Felis lybica

1.叢林貓Felis chaus

野生的叢林貓分布在亞洲西部、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我國南方也有野生叢林貓分布。

從外形上來看,叢林貓肩高約35厘米,體長60~70厘米,比普通的寵物貓要大一圈兒,但是相貌跟家貓非常相似。叢林貓喜歡生活在植被茂密的水域附近,例如雨林、沼澤、濕地和沿岸地帶

生活在亞洲南部的叢林貓有時還會出沒於人類聚居區,主要在莊稼地附近活動,因為這裡經常會有沙鼠、野兔、進食穀物的鳥類等小動物出現,而這些都是野生叢林貓的主食。

這恰好也是早期的家貓與人類祖先的相處模式。

叢林貓Felis chaus

2.黑足貓Felis nigripes

黑足貓分布在非洲南部的乾旱地區,主要生活在草原、稀樹草原、綠洲和沙漠周邊。黑足貓的肩高只有25厘米左右,體長36~43厘米,比家貓還小,但是以性格兇悍聞名於世,經常被稱為貓科動物中的小型戰鬥機。

但是網上很多信息其實是有誤的,有些段子手把黑足貓的戰鬥力過分誇大,甚至稱它們可以殺死大型食草動物例如長頸鹿,這就離譜了。

黑足貓受限於體型,只能捕食小型齧齒動物、節肢動物和小鳥,根據可靠的觀測記錄,黑足貓捕捉過的最大獵物是跳羚的新生幼崽。另外,黑足貓的代謝率高,每天需要進食自身體重六分之一重量的食物,是相當活躍的暗夜獵手。

黑足貓Felis nigripes

3.沙漠貓Felis margarita

沙漠貓又叫沙丘貓,主要分布在中亞、西亞和北非的沙漠地帶,也是近年來的野生貓科網紅動物之一。沙漠貓是唯一一種真正居住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身體也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了不同於其它貓科動物的特化

它們肩高24~35厘米,體長39~52厘米,體型也不算大,跟家貓相當。沙漠貓的照片如果拿給不熟悉的人看,很容易被認成沙狐或者耳廓狐,因為它們的耳朵也很大,五官也同樣很清秀。

其實這是沙漠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耳朵大可以在白天有效散熱,並精準定位、捕捉潛藏於沙層下的獵物,而體型小則可以減少夜間的能量消耗

沙漠貓Felis margarita

4.兔猻Otocolobus manul

剛才說的沙漠貓是近幾年在網上經常出現的網紅貓科動物之一,那兔猻就可以稱得上是野生貓科動物界的大明星了,甚至被很多網友親切地稱為「兔猻大爺」

確實,兔猻的面部扁平,眼睛大耳朵小,表情還挺複雜,經常給人一種對萬事萬物都嗤之以鼻的不屑感,這做派是挺「大爺」的。

兔猻主要生活在中亞的高海拔草原、岩帶地區,由於這些地方非常寒冷,所以兔猻演化出了一身厚厚的長毛,再加上腿屬實很短,所以平時就像一顆灰撲撲的大毛球,體型也跟家貓很像,特別受網友們喜愛。

兔猻Otocolobus manul

5.細腰貓Herpailurus yagouaroundi

細腰貓以前是跟美洲獅一起被分在美洲金貓屬Puma中的,但是2017年貓科動物分類學更新後,細腰貓被拿了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細腰貓屬Herpailurus

細腰貓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擁有兩個色型:灰色型(鐵灰色、棕灰色)和紅色型(橘紅色、黃色)。這兩個顏色的細腰貓早先一度被以為是兩個不同物種,後來人們才弄清楚其實它們都是同一種動物,只是被毛顏色不同而已,同一窩細腰貓既有可能出現灰色型也有可能出現紅色型。

細腰貓體型纖細修長,頭部比例略小,面部格外突出,體型比家貓大一些,跟叢林貓差不多。

細腰貓Herpailurus yagouaroundi

6.繡斑貓Prionailurus rubiginosus

野生繡斑貓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2012年在尼泊爾的西部地區也發現了野生繡斑貓的蹤跡。從體型上來說,繡斑貓跟黑足貓相差不多,體長35~48厘米,重約1~1.6公斤,是非常小的野生貓科動物。

繡斑貓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的被毛顏色,以棕黃色為底,又有些深褐色、銹黃色的細長斑紋和實心斑點作為點綴。繡斑貓跟絕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是獨居動物,雄性繡斑貓的領地範圍會與幾隻雌性繡斑貓的領地有所重疊,但是雌性和雌性之間的領地是沒有重疊情況的。

繡斑貓主要生活在森林中,棲息在樹洞和穴居動物廢棄的地穴中,捕食齧齒動物、鳥類,有時也會下水捕魚。

繡斑貓Prionailurus rubiginosu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DAExG4BMH2_cNUg4X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