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皇帝,他執政前期勵精圖治,將大清國推向了盛世,執政晚期卻貪圖享樂,又為大清走向衰亡埋下了禍根。乾隆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風流多情,他一生閱女無數,單記錄在冊的就有40多個女人。那麼,究竟是哪幾個女人死後與乾隆葬在了一起呢?
孝賢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妻子,單就出身來看,即便放在所有清朝皇后里,孝賢皇后也是出類拔萃的。
孝賢皇后富察氏來自上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先祖旺吉努早在後金建國之前便歸順了努爾哈赤,後來更是成了開國元勛。孝賢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祖父米思瀚、父親李榮保也都是各朝的一等大員,當然,這也是雍正將其許配給乾隆的關鍵所在。
雖然孝賢皇后與乾隆伉儷情深,但她的一生卻並不如意,主要在於兩個嫡子(永璉、永琮)的夭折,這令乾隆一直以來所執著的傳位嫡子夢所破滅,這位備受全宮上下敬仰與羨慕的大清皇后也在37歲的大好年華里隨風而逝。
乾隆十七年,在去世四年之後,孝賢皇后被葬入裕陵地宮。
孝儀皇后即大名鼎鼎的令妃,她是名副其實的盛世寵妃,雖然身上有包衣奴才標籤,但出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
孝儀皇后魏氏是一名來自內務府正黃旗的包衣管領女子,不過從血統上來看,她是一個純正的漢族人(祖上為漢軍旗)。魏氏的祖父名叫武士宜,曾擔任內務府總管大臣(正二品),父親魏清泰也在內務府擔任管領(正五品),可以看出,孝儀皇后家世還是很不錯的,算是中級官僚家庭。
然而,因包衣女子的身份,孝儀皇后不得不參加宮女選秀,相貌出眾的她被乾隆一眼看中,並於乾隆十年崛起於大清後宮,得封令嬪。此後,孝儀皇后又在十年內為乾隆生了六個兒女,可謂立下了大功,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孝儀皇后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選定為皇位繼承人,即後來的嘉慶皇帝。
乾隆四十年正月,孝儀皇后病逝,享年49歲,隨後被葬入裕陵地宮,孝儀皇后是最後一位被葬入裕陵地宮的女人。
慧賢皇貴妃高氏是一名來自內務府鑲黃旗的包衣女子,雖是包衣出身,但慧賢皇貴妃一家卻是有名的包衣世家,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慧賢皇貴妃的父親高斌於雍正晚年擔任河道總督,並因此被雍正賜給了皇四子弘曆。
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一道聖旨,將使女高氏(慧賢皇貴妃)超拔為寶親王側福晉,乾隆繼位後,高氏更是在初封中榮獲貴妃之位,是大清後宮的第二主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慧賢皇貴妃身體一直不太好,是一個宮廷版的林黛玉,正是如此,她才在乾隆十年帶著未能生育兒女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乾隆十七年,慧賢皇貴妃隨孝賢皇后和哲敏皇貴妃一起被葬入裕陵地宮。
哲敏皇貴妃富察氏是一名來自內務府正黃旗的包衣管領女子,即是辛者庫人。她與孝賢皇后所屬的富察氏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同姓而已。
雍正初年,哲敏皇貴妃以使女的身份被雍正最早賜給了皇四子弘曆,當時弘曆(乾隆)還未成婚,富察氏成了與弘曆接觸的女人,並為弘曆生下了長子永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哲敏皇貴妃也是一個薄命紅顏,她在雍正十三年七月病逝於西二所,兩個月後,弘曆便繼承了大清皇位。
不過,乾隆還是沒有忘記當初的這位「初戀」,將其先後追封為哲妃與哲敏皇貴妃,並於乾隆十七年將其葬入裕陵地宮。
淑嘉皇貴妃是一名來自內務府正黃旗的包衣女子,不過其祖上來自朝鮮,父親金三保官至上駟院卿(正三品),兄弟金簡則做到了吏部尚書。
雍正初年,淑嘉皇貴妃同樣以使女的身份入侍皇四子弘曆,雖然她在潛邸時期並不起眼,但乾隆繼位後,淑嘉皇貴妃卻盛寵不衰,在十幾年內為乾隆生了四位皇子,可以說為皇室立下了大功。其中,淑嘉皇貴妃所生的皇十一子永瑆還曾是乾隆一度看好的繼承人選,在乾隆晚期十分得寵。
不過,淑嘉皇貴妃卻並非長壽之人,她在乾隆二十年駕返瑤池,享年42歲。兩年後,淑嘉皇貴妃被葬入了裕陵地宮,成為第四位被葬入裕陵地宮的女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陵寢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