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近年來,隨著宣傳的到位和科學的普及,母乳的好處,新手媽媽已有了共識。和奶粉相比,母乳既營養又安全,喂奶粉既麻煩,質量又不敢保證,稍有不慎,遇上無良商家,遭遇「三鹿」奶粉,可如何是好?
可是,對新手媽媽來說,喂母乳,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
一般來說,要經歷這三道關:
香港女星胡杏兒生完寶寶,發微博說「通乳的疼痛可以媲美生產」,引得很多母乳媽媽的共鳴:
胡杏兒說,「相信每個新手媽媽都會擔心自己不夠母乳而喂不飽BB,從而有說不出的壓力。」"無論多辛苦也希望BB可以吃到"。「從第三天開始,乳房像脹到石頭一樣睡不了覺,幸好有醫院的護士和陪月阿姨一直幫我按摩通乳,真的很痛很痛,可以媲美生產.....「
"十個母乳媽媽八個堵",胡杏兒說出了新手媽媽的心聲。對我來說也是這樣,通乳真的很痛,死去活來,不堪回首。
懷孕時,我一直打算順產,並為此做了很多準備。到了預產期,規律宮縮、見紅這些症狀都有,家人趕緊把我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後,說,宮口剛開,想要順產,還得等。
於是,我回到病房,乖乖等寶寶出生,可等了一個晚上,兒子也沒有動靜,肚子也不疼了,只是羊水不斷流,第二天早上,醫生檢查,說,羊水流得差不多了,順產不是沒可能,但會有風險。
一聽這話,我們緊張得不行,趕緊選擇了剖宮產,麻藥的作用下,術前術後,沒有一絲疼痛感,只是通乳,讓我對生孩子,有了「痛」徹了解:
兒子出生後幾個小時,我身上還插著輸液管、導尿管和心電監測器,可為讓他吃上「黃金乳」,我硬挺著坐起來,倚著床頭和枕頭,讓他吸吮了半個多小時,總算吃上幾口初乳。可接下來,奶水就沒了,兒子嗷嗷待哺,哭了起來。
護士說,你這是沒有通乳,奶水下不來,得好好通通。於是,四十多歲、身形健壯的護士大姐,就給我通起了乳,她倒是很敬業,賣力按摩,汗珠一個勁兒掉,只是苦了我,疼得死去活來,嚎啕大哭,生孩子最痛的記憶,莫過於通乳。
事後才知道,產後三天是生理性漲乳期,乳房充盈的多是血液和淋巴液、水腫的組織。通乳一定要按乳房解剖結構、乳腺導管的走向輕柔疏通,這樣才能打開尚未通暢的乳管和出乳孔,輕柔疏通不僅能促進產乳,還可讓產婦免去痛苦。
希望我的慘痛教訓給新手媽媽以參考,一定要找專業的通乳師,拒絕暴力通乳。
通乳這關過了,奶水倒是非常好。一開始,兒子的吸奶量不確定,奶多的吃不完,乳汁常把衣服弄濕,我很高興,覺得是個很棒的「奶牛」。
可接下來問題又出現了,兒子剛吃完奶,馬上「嘩」的一下就吐出來,常常吃半個小時,半秒鐘就吐出來了。
請教醫生才知道,新生兒吃奶時,會吸進很多空氣,空氣在腸道中影響消化。所以,喂完奶一定要拍嗝,排出空氣,讓寶寶趴在肩上,用手拱起形成一個空掌,從下往上輕拍30分鐘左右,直到打嗝為止。
了解這個後,每天喂完奶後的拍嗝,成了全家的大事。
有時,我拍半天,兒子怎麼也不打嗝,還是照吐不誤,只得換人來拍。常常爸爸一上手,拍幾下,兒子就響亮地打了嗝。看爸爸的高興勁兒,我嘲笑他:你好象比我這個喂奶的「奶牛」還驕傲!
不過,不管怎麼說,吐奶問題總算解決,Yeah!
兒子剛出生時,為了討吉利,特意給他穿了件紅色衣服。月子裡,他躺在我身邊,我越看越覺得土氣,兒子穿紅色怎麼這麼難看?
出滿月後,爸爸帶兒子去找防疫針。可不一會兒就回來,「醫生說兒子出黃疸了,不能打防疫針」。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兒子穿紅色不好看,原來,黃疸導致臉色臘黃,當然不配紅色。
不過,「新生兒黃疸」是什麼鬼?
原來,新生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會導致皮膚、眼白等變黃,黃疸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可以停吃幾天母乳,如果停母乳後,黃疸逐漸消退,就沒什麼關係,如果不行,就得到醫院接受藍光治療。
停吃母乳還不靈,就要去住院?這可使不得!
為了寶寶不去醫院,為了黃疸趕快退去,我馬上給他停了母乳,改喂奶粉。
為了停喂後,不至於回奶,我每天又新增了一項工作:吸奶。那時的吸奶器還很落後,人工、手動,每次要費好大勁兒,「吭哧吭哧」地吸出,再嘩一下倒進馬桶.....
那時,每天看兒子的臉黃不黃,成了我們的日常。半夜喂奶,也不忘燈下仔細端詳:是不是臉變白了,是不是黃疸退了......。
好在,停奶幾天後,兒子的黃疸逐漸退去,「新生兒黃疸」被證明是生理性的,我們終於放了心。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