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鹽」變奏曲

2020-01-15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我們人類都有自己愛好的口味,有的愛吃甜,有的愛吃咸,想吃什麼可以自由選擇。可是大家知道嗎?靜脈藥也有自己的口味,有的喜歡「糖」,有的喜歡「鹽」,可是他們的選擇是由醫務人員來決定的,如何幫他們選擇最合適的口味呢?

那就必須先來了解一下「糖」與「鹽」的區別了。

首先,二者的pH值不同。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溶媒有很多,而他們的pH值有很大的差別。


根據《中國藥典》規定:

臨床上所用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為3.8-4.0、0.9%氯化鈉注射液pH為4.5-7.0、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pH為3.5-5.0、復方氯化鈉注射液pH為4.5-7.0。

可見,「糖」溶液偏酸性,而「鹽」溶液則接近中性。所以在使用時,應考慮藥物在何種環境下更穩定。


例如:

青黴素類的藥物,它們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為穩定,而酸性或鹼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尤其是在pH3.6時,1H就可損失10%,4H損失40%的效價。因此,在配置時宜選「鹽」。

又例如,泮托拉唑與pH較低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後穩定性降低及含量下降,會導致藥效降低並引發不良反應。

還有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在酸性溶液中不穩定,其溶於 0.9% 氯化鈉溶液後,藥物濃度、顏色和澄明度在24H內均無明顯變化,而在注射用水、5% 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 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中,則均有不用程度的變化。

其次,葡萄糖注射液屬於大分子溶液,而氯化鈉注射液則屬於電解質溶液,不同種類的藥物會與溶液中相對應的分子析出晶體,形成沉澱等等。

比如

呋塞米注射液會與糖溶液析出結晶,多烯磷脂醯膽鹼則會與電解質溶液產生沉澱等。

還有磺胺嘧啶鈉注射液,它與pH4.0以下的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他酸性溶液混合後易析出磺胺嘧啶結晶,在血液中會造成栓塞,因此宜選用生理鹽水或pH4.0以上的葡萄糖注射液為溶媒。

除此之外,由於氯化鈉注射液影響脂質體的電性, 所以紫杉醇脂質體及兩性黴素B脂質體不能用氯化鈉注射液稀釋, 以免發生脂質體聚集。


不僅如此,不同溶媒對藥效強弱的影響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例如

慶大黴素的藥效就受pH值影響較大,在pH8.5時抗菌效力比pH5.0時約強100倍。

而肝素鈉為一種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鈉鹽,屬於多糖類物質,因此肝素鈉注射液在pH<6的溶液中會很快失效,宜選用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溶媒。

還有奧沙利鉑,它以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溶媒時,氯離子會與其結合成螯合物,使奧沙利鉑的抗腫瘤效應消失,因此應選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為溶媒。

當然,在選擇藥物溶媒時,除了考慮藥物本身的特性,還應考慮患者的病情需要,如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心腎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血糖情況等等。

So 「糖」or「鹽」,it’s a question... ...那麼為了讓這一問題變得簡單些,就需要一首「小星星」來幫助我們記憶幾種特殊藥的使用規律了。


一閃一閃亮晶晶,有些朋友真特別。

正腎多烯兩性B,奧沙利鉑可達龍。

以上都是小朋友,因為他們只吃糖。

水樂維他硝普鈉,人血免疫球蛋白。

糖鹽之中更愛糖,遵從醫囑很重要。


一閃一閃亮晶晶,有些朋友真奇怪。

碳酸氫鈉呋塞米,依達拉奉與耐信。

這些朋友口味重,只愛吃鹽不吃糖。

氨苄西林青黴素,磺胺嘧啶肝素鈉。

糖鹽之中更愛鹽,遵從醫囑勤提示。


黑夜中,是星星裝扮了天空,使夜晚不再單調。也希望這首變奏曲,可以填滿我們工作中的空白,讓大家在遵醫囑的同時,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


參考文獻

[1]周璇,朱光輝,盧敏.我院外科系統靜脈藥物輸液溶媒合理性調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2):192-194.

[2]苗健偉,牛誠,萬傑.抗感染藥物溶媒的合理選擇[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06,3(5):35-37.

[3] 賀競敏,楊為群,譚麗萍 . 注射用泮托拉唑鈉使用過程中質量穩定性的探討 [J]. 藥物分析雜誌,2011, 31(7):1372-1375.

[4]李青松.溶媒種類對埃索美拉唑聯合其他藥物時穩定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警戒,2016,13(10):623-626.

[5]徐明.溶媒選擇對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影響分析與干預[D].山東大學,2015:1-56.

[6]鍾智,林清,陸潔.注射用藥物溶解稀釋溶媒的標明情況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0,30(3):251-252.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f4nsG8BUQOea5Owgs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