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檢法司」協同聯動,護航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1-05-21     東平縣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公檢法司」協同聯動,護航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政法系統「公檢法司」各部門深入踐行「生態立縣、產業興縣、綠色發展」戰略,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充分發揮職能,強化協同聯動,用立法填補空白領域,用執法豐富路徑渠道,用司法提升剛性效力,護航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前不久,一艘大船從大安山碼頭緩緩開進東平湖中心,在部分全國和省市人大代表的參與見證下,8.33萬斤、120萬尾魚苗放流東平湖。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放流的魚苗由2019年2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被告人「買單」。這是縣檢察院拓展民事公益訴訟、助力東平湖生態保護的創新舉措。

縣檢察院派駐銀山檢察室主任趙傳平:「案子已判處了犯罪嫌疑人緩刑和罰金,如果不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話,被破壞的東平湖的生態將得不到有效的補償。我們東平縣檢察院本著為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原則,對該案提起了民事公益訴訟,最終被告以增殖放流83300多斤魚苗的方式,對破壞的東平湖漁業生態進行了補償。」

東平湖是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京杭運河復航重要樞紐。圍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我縣政法系統各單位靠前一步,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聚合力、出重拳,建立完善環環相扣的司法保障體制機制,護航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縣公安局推行河湖警長制,圍繞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生態東平「一個中心」,堅持主動警務、水域生態、社會共治「三個理念」,建立組織保障、巡河巡湖、合成警務、外聯共治、宣傳引導「五項機制」,在河湖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了「尖兵」作用。

縣漁政站站長於連冬:「湖區面廣線長,非法捕撈又多發生在夜間,過去我們執法力不從心。河湖警長制建立後,像唱歌一樣,調門一高都帶上來了,我們跟民警聯合執法,曾一晚上抓了17名非法捕撈人員。」

檢察機關發揮「河長+檢察長」的「前哨站」功能,積極參與東平湖生態保護,累計起訴非法捕撈案件17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9件,讓非法捕撈分子既受到法律嚴懲,又付出經濟代價。

縣法院探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東平模式」,設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高效審理環境資源案件,推廣適用恢復性司法,構建起多元共治的法律體系。縣司法局不斷強化普法宣傳和司法監督,為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保障。

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徐慶勇:「我們東平政法機關在服務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工作機制。就是對破壞東平湖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第一時間查處、第一時間起訴、第一時間審判,同時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司法工作理念,及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補償。這也是今年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把這個閉環工作機制實踐好、發展好、完善好,為把東平湖建設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貢獻政法力量。」

【記者】袁恆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QX3j3kBTyfyRS9w3j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