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說我是個武漢人,但我真的怕了。」
封城14天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條消息。
認慫,不是武漢人的性格,但隨著疫情確診人數的不斷攀升,武漢人逐漸成了瘟神一般的存在。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外地人怕湖北人,湖北人怕武漢人。
微博上,隨便翻一條疫情相關的話題,都能看到各種「討伐」:
「讓你們吃野味,把全國人民都害了。」
「你們好好待在武漢不好嗎?還要跑出來禍害別人。」
不可否認,有些人確實是災難的源頭和傳播者。但還有很多老老實實待在武漢的人,他們也是受害者,不僅生存條件水深火熱,言行舉止更是小心翼翼。
面對外界滿視野的輿論和謠言,他們很想以武漢當地人的身份,辯駁一下,但最終只敢寫下一句:武漢加油。就算是隔著手機螢幕,武漢二字,都好像自帶病毒。這種無處不在的隔離,才最讓人難過。
一邊是鋪天蓋地的攻擊,一邊是封城後的各種不方便,還要承受比其他地區放大幾十倍的焦慮和恐慌,人情冷暖和悲歡離合,無時無刻都在他們身邊上演。
不過,就算這場疫情來勢洶洶,謠言輿論滿天飛,被打倒的人終究還是少數,大多數武漢人仍跟大家一樣,即便每天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卻依舊心懷期待。
住顏生活咖花胤鏡頭下的超市
顏姐採訪到3位身在武漢的生活咖,從他們的口述中,不難發現,在經歷了恐慌、焦慮、失眠後,他們逐漸放鬆下來,開始享受這段被迫宅在家的日子,當心態發生變化,頭頂好像也不全是陰霾了。
看到痛苦不堪卻又積極生活的他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打著隔離病毒的旗號,隔離愛呢?
01
秋秋/民宿主理人
「都希望慘澹是假象,熱鬧是真的」
秋秋曾經說,最喜歡的生活,就是想做什麼就能立即去做。所以她開了好幾間民宿,也是養貓專業戶,甚至還有不少副業傍身。但這場疫情,徹底把她困在了武漢,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立即去做,卻已成了最大的奢侈。
23號早上,秋秋得知了封城的消息,來不及恐慌,就直接奔向超市採購生活必需品。大街上人來人往,卻早已經跟熱鬧無關,每個人行色匆匆,各自忙著封城前的準備工作,這一幕幕場景,讓秋秋想到了自己最愛的末日小說,有那麼一瞬間,她怕了。
可走進超市大門,又好像能給人某種希望。進門處的立牌上花里胡哨的寫著「距離新年還有1天」,超市裡依舊循環播放著喜慶的音樂,儘管前來採購的人並不少,但也沒有出現封城前的慌亂,大家井然有序的排隊結帳。沒人知道口罩下面,隱藏的是何種驚慌,但至少此時此刻,大家還在努力維持表面的冷靜,這一切,讓秋秋覺得,現實還沒那麼糟。
直到24號下午,也就是大年三十,武漢市民收到了當晚10點後禁止機動車行駛的通知。秋秋坐不住了,7點多的時候,她決定開車出去看看。城市裡的燈火通明總能給人一種熱鬧的錯覺,但看到大門緊閉的店鋪和空無一人的街道,才突然意識到,各種不真實的事情,都在真實的發生著。
「情緒,總是需要消解的」
秋秋比較幸運的是,自己一直是自由職業者,平時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待在家,所以別人眼裡可怕的宅,對她來說,也一切如常。
睡醒後收拾房間、做飯、陪三隻貓咪、看書看劇玩遊戲,這些事情,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唯一無處安放的,是自己糟糕的情緒。
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廚房成了她的情緒避難所。研究各種美食再到烹飪的過程,可以讓她暫時不去關注疫情消息,獲得片刻的自在。這段日子,她愛上了做飯,也可以說,做飯讓她平靜的度過了不可愛的每一天。
如果想做的事情,不能立即去做,那麼就把眼前觸手可及的事,變成心中所想吧。靠著這股信念,負面情緒也能消解不少。
秋秋說,直到現在,超市的火爆依舊和冷清的街道形成強烈反差,毫不誇張的說,有時候排隊結帳都得倆小時。但反過來想想,也挺好的,超市的擁擠景象,至少能讓人覺得,還有很多人健康平安的活著,武漢城依舊熱鬧。
02
芝芝/自由職業
「生活熱情,能化解一切焦慮恐慌」
芝芝是個喜歡收集可愛事物、記錄生活趣味的人,但對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生活變得不那麼可愛。
疫情爆發後,一直在武漢的她,親眼見證熱鬧這座城市,變成了如今這副冷清的模樣。
事實上,最初她是惶恐又焦慮的,尤其是封城前兩天,這種感覺更強烈,家人外出回來稍微清清嗓子,所有人都會如臨大敵。晚上躺床上刷新聞,刷到流眼淚,然後就盯著黑夜發獃、失眠......這種被未知和焦慮掐著脖子的感覺,分分鐘讓人窒息。
直到有一天晚上,所有市民自發的在家一起唱國歌,大喊「武漢加油」。突然擊中了她的心。大家都在互打氣,還有那麼多奔赴在一線與病毒抗爭的戰士,沒有人放棄武漢,自己也不能先放棄了生活。
之後,芝芝便不再沉溺於災難新聞,反而開始享受這段「不出門、不社交」的居家時光。
「一個臥室角,就能宅出新花樣」
宅在家的日子,活動範圍不大,相比一家人待在客廳面面相覷,時不時的談論一些疫情消息,芝芝更喜歡待在臥室獨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於是這個小小的臥室,就成了容納她所有喜好,打發時間的好去處。
投影儀、飲水機、筆記本電腦都被搬進了這裡,僅僅是這幾樣東西,就讓臥室具備了辦公和休閒的功能。追劇、看書、寫寫畫畫,沒有具體安排,卻也能在這裡耗上一整天。
飄窗算是臥室的居心地。她把筆記本放到了這裡,寫東西的時候光線更開闊,偶爾抬頭一撇,窗外斑駁的光影,也能心情好許多。
飄窗的另一端,被用來放飲水機。備用桶裝水藏進了玩具車裡,完美的兼具了實用性和美感。
當然,臥室的C位依舊是床,床頭櫃和飄窗的小架子上,容納了很多助眠小物,像眼罩、安撫熊、睡前讀物、無火香薰等等,緩解焦慮的情緒。
臥室沒有主燈,除了床頭兩側的小壁燈外,芝芝又另外增加了氛圍燈。她在宜家收納框里塞了顆燈泡,微光透過縫隙,影影綽綽,對她來說,溫暖的光線,也是治癒人心的良藥。
到今天,武漢已經封城13天了,街道上只有少許的行人和車輛。超市雖然正常營業,但蔬菜需要很早去才能買到。整個城市,冷清的不像話,老百姓的生活依舊處處不便利,但慶幸的是,還有人,在這不盡人意的生活里積極向上的活著。比如芝芝。
每天例行清潔、開窗通風、整理一下平時沒空收拾的角落、研究黑暗料理、擼貓、記錄最近的生活心得、天黑了就看投影追劇、看完直接躺被窩睡覺......用她自己的話就是,該吃吃該睡睡、不過度緊張、依舊抱有積極和熱情,可能就是這個時期最需要的吧。
03
花胤/武漢壹零空間設計合伙人
「看得見的危機,也許沒那麼可怕」
以往每年春節,花胤都給家人安排外出旅行的計劃,不知是不是有預感,今年假期沒有做任何安排,這大概也算萬幸吧,儘管武漢成了最危險的地方,但好歹沒有流落他鄉。
相比很多人,花胤算是特別有防範意識的,早在12月31日,疫情沒有大規模爆發以前,她就採購了一批口罩,結果沒人用,大家都覺得她太誇張了。
之後,身邊有個同事出現了發燒症狀,還要堅持帶病上班,這種「敬業精神」徹底把她嚇到了,無知的勇敢,才最讓人害怕。於是,她下了死命令,讓同事立刻回家休息,拿到沒事的檢查結果,才能來上班,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不過與此同時,新型肺炎確實開始嚴重了,花胤的驚慌也逐漸被放大,她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於是開始在小家庭群轉發各種注意事項,希望親朋好友能夠慎重對待。
這種無能為力的焦慮,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疫情徹底爆發,搶購口罩、封城、消毒,所有人開始真正重視這件事的時候,她才覺得不那麼緊張了。當危機被看見,往往也意味著,大家離安全又近了一步。
「沒有無聊的時光,只有無聊的人」
由於花胤的恐慌比大多數人來的早一些,當很多人困在家裡驚慌失措的時候,她已經度過了情緒緊張期,宅,對她來說相對輕鬆一些。
陪孩子、做飯,是花胤每天雷打不動的兩件事,所以廚房和客廳成了她活動最多的地方。
趁著這段日子,她撿起了丟了一兩年的廚藝,利用家裡剩餘的食材,給孩子做做蛋糕啥的,讓冷清的年關,多了一些煙火氣。不過等到真正下廚,她才發現一些廚房好物的必要性,像洗碗機,真的是少不了。不過也只能過些日子再買了。
跟大多數有孩子的家庭一樣,花胤家裡也經常凌亂不堪,除了整理家務,陪孩子在家玩樂高、拼圖、做一些小遊戲,也是一段難得的親子時光。
看了太多的怨天尤人和百無聊賴,反觀花胤的生活,有條不紊。看書、做飯、陪孩子、好好睡覺、和失聯很久的好友微信互動,甚至開工前幾天,就已經著手做準備工作了。
「當人人對危險視而不見的時候,我不曾大意;當世界開始慌張的時候,我不增添焦慮。」這句話似乎就是花胤最真實的寫照了。
被睏了很久,也不知道還要困多久,但花胤也逐漸適應了這種不怎麼便利的生活,她清楚的知道,日常用品一周出去買一次就夠用,早上10點去超市最佳,人少,不會出現那種排隊1小時結帳的情況,像蔥姜蒜可能要跑兩個超市才能買齊,蔬菜類是最搶手的,經常斷貨......
沒人喜歡這種生活,但現階段,比恐慌和焦慮更重要的,是適應困境中的生存方式。好好休息,好好充電,人生的反擊時刻說來就來。誰不是一邊熬,一邊默念加油呢?
這就是3個普通武漢人的故事,他們是一部分人的縮影,恐慌、焦慮、失眠.....都在他們身上發生過,這樣一群同樣無辜的受害者,不該再承受「有色眼鏡」的壓力。病毒已經如此傷人,其他傷害就到此為止吧。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武漢加油,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立春啦,冬天總會過去,春天悄然而至。
圖片來源:網絡/以上3位生活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3TuFXABjYh_GJGVdw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