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動手和大聲吼,管娃我們還能用啥工具?家庭「錯題本」來幫忙

2020-08-08     育兒小青

原標題:除了動手和大聲吼,管娃我們還能用啥工具?家庭「錯題本」來幫忙

最近受邀參加了一次非正式的親子關係諮詢,出現問題的是朋友的同事一家。原來這家有一個淘氣的4歲小男孩,因為一次次挑戰爸爸的「底線」,有天終於因為弄壞了爸爸的工作文件,被「教訓」了一頓。於是

他開始拒絕和親爹共處一室,親子關係非常緊張。

見面的時候,他甚至都拒絕和爸爸在同一張桌子前。爸爸也很委屈,我只是象徵性地打了屁股,主要是吼了他。他對我說:雖然作為當代父母,或多或少都知道打罵孩子的弊端,

但是真的實踐起來,你會發現還是吼一吼更有效,起碼可以保證幾天的太平。

我問他那你想過為什麼,只能保幾天的太平麼?他一攤手,表示無解。和很多面對「熊孩子」的父母一樣,吼叫和打罵就像止痛片對於頭痛胃痛,治標不治本。那麼為什麼吼叫沒有用呢?

吼孩子為啥沒有用

吼叫孩子後,幾天太平不過是建立在他害怕和壓抑的基礎上,並不是真正的有用。而用暴力手段、言語威脅等方式,讓娃就範,並不是父母的「管教」而是一種「鎮壓。」

這實際上

在向娃傳達一個理念:力量即真理。

我們常常能看到類似孩子當街暴打父母的新聞,讓人覺得出乎意料,仔細一想卻情有可緣。這種行為的背後,可能就是父母管教孩子時對「強制性手段」的依賴。

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我不會用吼叫的方式教育他們,因為我深刻地知道,如果家長發脾氣、喊叫,孩子既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過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原來的行為。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說是百害無一利的。那麼當孩子「熊」起來,該用什麼樣的手段管教呢?

用「懲罰四問」,幫孩子糾錯

在《正面管教》中作者說:不要對孩子還手或責罵,讓孩子看到能怎麼做,而不是不能怎麼做,會更有效。

孩子犯了錯當然應該及時懲罰,讓娃意識到錯了,並加以改正。但是在討論除了打罵之外的方法時,

我們過多地聚焦於懲罰的具體手段,比如罰做家務、關禁閉、冷處理等等。我的一位朋友認為,孩子犯錯恰恰是需要在懲罰前做鋪墊。

問問孩子這四個問題,並把答案記錄在冊,做成他的「家庭錯題本」,來規避再犯同樣的錯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是那幾個問題?

1、

剛才做了什麼

許多時候孩子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做了什麼,可能就被爹媽的唇槍舌劍給震懵了。

只知道趕緊逃離現場,根本不知道自己剛才的行為是錯的。家裡有位表姐脾氣很急躁,有次侄子因為好奇搬了凳子去夠她的化妝檯,不僅用口紅在桌子上畫畫,還失手打碎了一瓶五六百塊的香水。表姐聞聲趕來,看到這局面,二話不說拎著兒子就是一頓打。

如果此時問問侄子,你覺得讓你挨打的是用口紅畫畫,還是打了香水。我想不知道商品價值的他,應該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打碎的是花露水,是不是就沒錯了呢?

所以無論以何種手段懲罰孩子(當然我們提倡最好是非暴力的方法)前,最好先問問孩子

,你知道你剛才什麼地方做錯了嗎?

2、

為啥要這麼做

在面對「犯罪現場」時我們要儘量做到冷靜,提醒自己我們是為了讓他知錯能改,所以第二個問題要問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好奇?是不懂得規則?或者有些孩子會表現出故意作對的情況,也不要忙著生氣,爸爸媽媽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在叛逆期,這也許能幫你找到錯誤行為背後的情緒原因。

3、

做的為啥不對

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與其馬上指出他的錯誤,不如先聽聽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什麼看法。

當我在事後問侄子他覺得打破香水和用口紅畫畫這兩件事兒,哪個更嚴重時,他告訴我,他覺得用口紅畫畫更嚴重,因為打破香水並不是他「故意的」。但實際上激怒表妹的是未經允許隨便動他人的東西。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正確地引導孩子,找到錯誤行為的關鍵所在。

4、

說出替代方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比如當你對媽媽的化妝檯好奇,你該怎麼做,既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又不至於犯錯呢?是在媽媽化妝的時候觀察一下呢?還是求媽媽介紹一下自己的化妝品呢?舉一反三,如果東西不是自己的,拿來玩的時候,是不是要事先詢問別人呢?

最後我們可以像記錄錯題一樣,把這次導致懲罰的錯誤行為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寫上時間和上面幾個問題的答案。隨著時間積累,就會得到一本「家庭錯題本」。如果孩子犯了相同錯誤,馬上就可以拿出來查閱。如果能流暢地進行完上面這些步驟,對於孩子而言,懲罰也沒有什麼必要了。

成長就是不斷犯錯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認為,那些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的孩子,往往擁有「成長型」思維。

這種「錯題」集的方式,最可貴的地方其實就在於運用了「成長型」思維。

孩子不斷的犯錯和改正錯誤;不斷的挑戰後再遵守規則;從強調自我到學會尊重他人,其實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深深地知道,熊孩子都有難管教的階段,而且處處與你為敵,但如果,家長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那麼那些「熊」舉動,也許都能作為他成長的機會,你說對嗎?

媽媽來叨叨:

地在對孩子的管教中,

打罵實在是父母無能為力

的表現。但我們依然很難擺脫慣性思維,經常會下意識地回到「吼一頓」的老套路上去。這點我們可以多學幾種管教孩子的方式,然後大膽試錯,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越多,就越有教育孩子的自信,越不會行為失控。你家孩子犯錯了,你會怎麼做呢?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孩子課上不敢發言?「語商」影響學習能力,四招讓娃積極發言

孩子無法面對失敗?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善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娃覺知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gxz3MBeElxlkka-M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