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型企業如何進行稅務籌劃?從哪裡開始?

2019-08-01     納稅籌劃小蔣

實體企業的整體納稅籌劃,從盈利模式開始!

透徹的講,就是從企業怎麼賺錢的業務梳理開始。

例如馬雲的抽水馬桶方式,淘寶、阿里等都是建平台讓第三方來賣東西,就是賺服務的錢,稅率從13%變成6%。而劉強東的京東的直營店模式,就是賺賣產品的錢,稅率為13%。

同樣是B2B,而稅率一個是13%,另一個為6%。

當然,到了後期,劉強東也逐步加大了第三方開店的比例與力度,除了商業上的考慮以外,稅負的算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實體企業的整體納稅籌劃,從頂層設計開始!

簡單的講,就是從企業的主體設計開始。

例如,很多實體企業都有研發、生產、銷售等三大環節。

如果研發是內部的一個部門,則研發費用進入管理費,對增值稅沒有抵扣的發票;而如果將研發部門獨立為企業的一個子公司,就可以將研發費用作為生產成本取得發票進行抵扣。

更進一步也可以將企業的利潤在不同主體之間規劃,將利潤放在研發公司,那麼取得6%的研發增值票,進行抵扣;而研發公司可以利用小微企業的政策優勢,將所得稅率降到10%甚至5%;再狠一點,利用10萬以內,免增值稅政策。則稅負就在合法利用財稅專業技術與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雙重設計下,降到最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只有5%,真正是輕裝上陣。

實體企業的整體納稅籌劃,從稅負與稅額的大頭開始!

商貿實體企業操作案例

1、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採購平台):

企業A,設立一個貿易型的個人獨資企業,作為企業A的採購平台。以往,企業A直接跟供應商發生業務往來,現在由新設立的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即採購平台)跟供應商發生業務往來,再提價賣給企業A,如此可實現將利潤截留在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內,由個人獨資來納稅,以實現整體的稅負的降低。

2、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銷售平台):

企業A,設立一個貿易型的個人獨資企業,作為企業A的銷售平台。以往,企業A直接跟經銷商發生業務往來,現在由新設立的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即銷售平台)跟經銷商發生業務往來,企業A以接近成本價賣給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即銷售平台),銷售平台將價格提高到市場價後賣給經銷商,如此,同樣可實現將利潤留存到銷售平台內,由銷售平台來納稅,以達到整體最低稅負。

3、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獨立核算):

將企業A的業務全部轉移到在稅收優惠地區新設的個人獨資企業名下。以為企業A直接跟採購,再銷售;現在改為由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直接採購再銷售,等於是直接跳過企業A,另起爐灶。這樣完全由貿易型個人獨資企業直接納稅,並享受優惠稅率和扶持政策。

4、服務型個人獨資企業:

企業A,設立一個服務型的個人獨資企業,作為企業A的配套,比如企業A需要的設計、市場拓展、市場調研、系統開發等專業服務。這裡,可以理解為,企業A將這部分配套服務外包給了這些服務型的個人獨資企業,服務型的個人獨資企業與企業A簽訂外包服務並開票給企業A,這樣企業A收到正規發票,可以用於抵消企業所得稅,而企業A將資金轉移打了個人獨資企業,最終個人獨資企業納稅後,資金最終到個人手裡。

對於企業A而言,其實只是做了重新架構,將採購或者銷售、配套服務等重新拆分,就能以極低的成本,解決大量的企業稅務問題。

實體企業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外,稅負最重的就是員工社保,占到工資總額的30%左右,是企業難於承受的壓力。

高管薪資怎麼籌劃,降低?

如果是僱傭關係,不管你怎麼籌劃,都有不足之處,只有將僱傭關係改為交易關係,如個人獨資、自由職業、有限合夥企業等形式,才可以將員工社保這座大山安全的移調。

小王(下稱E個人)為某地產公司的銷售團隊負責人,基本工資為年薪10萬,銷售業績提成在120萬元/年。現在成立XX商務諮詢中心(下稱F企業),將上述E個人的提成120萬直接轉入F企業,通過兩種方式我們來比較節稅效果:

現小王通過F企業和企業產生合作將120w年終獎通過合作款的形式每月發放10w


分析:通過以上操作您會發現: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既能解決公司的發票入帳問題,同時又為員工節約大量個稅負擔。相關計算數據為:F企業的綜合稅負為:1.28w/120w=1%,而E個人稅負則高達:52.48w/120w=43.73%;F企業相對於E個人節約稅款為:52.48w-1.28=51.2.

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個人所得稅最高45%稅率降低。

實體企業的整體納稅籌劃,最有效、最直接、最實用的,核心的就是這幾步,其他的只是蜻蜓點水,翻不起浪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nO9UmwBtRl-7Ca7rA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