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磨蹭怎麼辦?優秀的父母只做了4件事,輕鬆解決

2019-07-29     幸福家長課堂

快點起床了,上學要遲到了;快點吃,飯都涼掉了;快點睡覺啦,明天起不來了;作業怎麼還沒有做好啊?你看你,出門都說了20分鐘了,你到現在衣服都沒穿好。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每天,家長都要和孩子說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家長都能找到催促的理由。

因為爸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聊的話題:你家孩子磨蹭嗎?

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從磨蹭轉變為自覺:

1.戒掉嘮叨

很多家長不知道,越是嘮叨、催促得多,孩子越愛磨蹭。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關於它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說白點,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

你嘮叨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漸漸地,孩子的內驅力在這樣日復一日不停的催促聲中被消磨殆盡,就變得越來越不自覺。

孩子有他自己的做事節奏,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大人們不要總是以成人的節奏去要求孩子,給他一些慢慢成長的空間。

2.改掉包辦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家長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喜歡磨蹭。因為他對父母的幫助產生了依賴心理。

想讓孩子做事自覺高效,還需孩子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不可事事都管,但又不可一事不管,凡事掌握個度,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與自主機會。我們應該要幫助孩子形成更加完善的性格,培養更好的習慣,而不是事事包辦,讓孩子成為一個凡事依靠父母的寄生蟲。適當地犯犯懶,給孩子試錯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更快地長大。

3.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親身體驗

生活中家長總是習慣於講道理的方式,來給孩子灌輸時間概念。如: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是金錢,想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形成時間觀念。

靠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還需要多給孩子親身體驗時間的機會。如:在等地鐵公交的時候,告訴孩子「還有3分鐘車就到了哦」,孩子能夠自己體會到3分鐘到底是有多久,再比如:觀察時鐘,「這個指針轉一圈就是一分鐘」。

尤其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孩子認識時間,會加深孩子的印象。孩子對時間長短的感知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經常性地利用各種時機與孩子一起體會。

4. 多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

有時候孩子拖拉磨蹭是因為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亂了分寸,所以就只能拖延,這往往是因為缺少獨立做事的經驗。

生活中家長不妨多給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在不斷的嘗試和嘗試所帶來的後果中,孩子會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懂得輕重緩急,學會有規劃有條理地去解決問題。

從3歲開始,孩子的自我開始發展,這時候可以開始從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背書包這樣的小事情入手,讓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意識。

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畢竟所有的母愛、父愛最終都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獨立面對世界。做家長的,如果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孩子在這些小事中可以不斷積累經驗,學會自我管理,漸漸懂得什麼時間做什麼事,自主掌握每一件事所用的時間。

我們發現,越是磨蹭的孩子,背後往往有個著急的、經常催促孩子的母親。因為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

作者:一一,左手教育,右手新媒體,6年以上教育經驗,願意和百萬家長一起分享育兒經驗,共同成長。歡迎添加微信公眾號:名校家長課堂(ID:jiazhangketa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NxcPGwB8g2yegNDQ37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