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賣賣280億後,又7.6億賣2583個車位!「不務正業」潘石屹還好?

2019-10-15     牛熊交易室

前幾天剛感慨企業家「不進則退」的殘酷——胡潤百富榜上潘石屹的身家被尚在獄中的黃光裕給超越,幾乎同時,潘石屹賣賣賣又開始了,這一會一口氣打包賣了2583個車位。

據媒體報道,潘石屹的SOHO中國將位於北京的9個商業項目中的2583個地下停車位打包,以平均單價30萬左右、總價7.61億的價格給賣了,接手方為專注停車領域的公司。據了解,SOHO北京的這9個商業項目,一共配套建設了大約8000個停車位,本次賣的這些車位是此前未售出的部分。

隨著城市車輛增多,停車位供應愈發緊張,車位資產運營服務成為炙手可熱的生意。以前賣車位都是零散著賣,這一下可以找運營商大規模打包賣,對於SOHO來說,再好不過。

​潘石屹賣賣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事地產行業,卻對地產屢屢表示悲觀。潘石屹曾有言「房地產市場一天比一天畸形」,「幾撥人渴望房價一直漲,永遠漲下去,像吸毒一樣上癮了,離不開了。他們一起合謀,千方百計要讓自己分得更多的蛋糕」。

對於商業地產難做,潘石屹就曾和媒體算了一筆帳,「就拿辦公來說,租金回報率只有3%左右,而銀行貸款已經達到了4.9%,甚至5%、6%,這生意怎麼做呢?」

算這筆帳的時候,潘石屹多少是在打自己的臉。2012年之前,潘石屹以「散賣」模式經營,其後SOHO的商業模式轉型為「自持」,其業績轉而依賴租金收入。業務轉型後,潘石屹夫婦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轉型成功。

​實際上,真相如何呢?

「散賣」模式下的SOHO中國,2007年在港股上市創下當年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IPO紀錄;2009年營收74.13億元、凈利潤33億,和萬科一併成為當年《財富》「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82.15億元,毛利接近93億元。

對比轉型前,「自持」模式下SOHO中國的業績黯淡不少。財報顯示,從2012年到2018年SOHO中國營業額分別為 161.43 億、146.21 億、60.98 億、 9.95 億、15.77億、19.63億、17.21億元。

幾年時間,曾經在地產行業第一梯隊的SOHO中國,已經嚴重掉隊。據樂居財經發布的《2018中國上市房企營收排行榜TOP100》顯示,SOHO中國排名第100位。可嘆的是,2018年SOHO中國17.21億的營業額,尚不及恆大4678.14億元營業額的一個零頭。

自持業務不好做,那麼還是賣賣賣吧,不能散賣那就整賣,整棟整棟的賣。

​2014年,2月SOHO中國以52.3億元的對價將「SOHO靜安廣場」和SOHO海倫廣場「出售給金融街控股。9月SOHO中國以30.5億元對價將凌空SOHO一半的項目出售給了攜程;2015年,SOHO中國以84.93億元向復星國際出售名下外灘項目全部股權,退出上海外灘金融中心項目;2016年,SOHO中國以人民幣32.97億元整售SOHO世紀廣場;2017年,虹口SOHO和凌空SOHO分別以35.75億元和50.08億元的價格被售出。2019年6月,SOHO宣布出售13個項目、總價值約為78億元的物業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 ,從2014年至2017年,潘石屹通過「賣賣賣」獲得了286億的現金流,這多少讓SOHO的財報挽回了點顏面。2014年-2019年上半年,SOHO中國凈利潤分別40.8億、5.38億、9.1億、47.33億元、19.25億元、5.65億元。試想,如若不賣幾棟樓,SOHO中國的財務數據該有多虛弱。

​房地產十年大躍進,高槓桿高周轉模式下的萬科、碧桂園、恆大,遠遠地把SOHO甩在了一邊。吃瓜群眾看著著急,但潘石屹卻是不慌不忙當起了木匠,搞起了攝行,把文藝生活進行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風格趨於保守,SOHO 中國這些年的負債率一直控制得很好。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SOHO中國資產負債率平均值保持48%左右。相比之下,中國三大房企萬科、碧桂園、恆大總負債均超萬億,2018年負債率均超8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JT00G0BMH2_cNUgk1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