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不見,LV、香奈兒、Prada重新出場了!
沒想到,一回到商場,這些國際一線奢侈品都齊刷刷做了一件事——漲價。
LV最牛,兩個月內連漲兩次。
結果,北京、上海等奢侈品店外大排長龍,疫情都不管不顧了,買上漲價前的LV這麼大的事怎能落後?
你品,你細品,跟雙十一零點搶購沒差了。
不少人心裡嘀咕,漲不漲價,跟我毛關係,反正買不起!
可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極端。
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趨之若鶩。
那究竟奢侈品值不值得買?今天就來掰扯掰扯。
慾望,是第一生產力
奢侈品確實很貴,但也確實很多人喜歡買。
這可不能用一句簡單的「敗家」來解釋。
因為,喜歡漂亮東西,本身就是人性。價格越高,越容易受到追捧。這個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意思就是,人們在購物時,不僅僅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也就是,滿足虛榮心。
誒,先別急著否定虛榮心。
有時候, 慾望,是第一生產力。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在大腦中提前進行一些正面構想,可以形成一個正向的心理暗示,促使自己往希望到達的地方發展。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目標是發了獎金吃一頓海底撈,那麼你的獎金,大機率就只夠吃頓海底撈。
而如果你的目標是買得起一個LV包包,那麼你加把勁,就能得到一個LV包包。
別以為我在吹牛。
奢侈品代表的就是一種價值肯定。
買得起,說明你有足夠的能力達到這個價值。
或者反過來說,人們就是需要一種貴价的東西,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就像男人愛買豪車,女人愛買鑽石,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作為價值錨定物的一線奢侈品牌,自然是不會降價的。
因為一降價,就代表自己不值那麼多錢了。
而人們喜歡買貴价奢侈品,也是一樣心理:我買得起最貴的,說明我的價值就是這個水平。
你試試開著寶馬奔馳特斯拉,和開著10來萬的普通車去銀行借錢吧……
信我,效果肯定不一樣。
別嫌貴,
要買就買能力範圍內最頂級的
當然了,我絕對不贊成大家去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奢侈品。
有些人剛畢業,月薪3K,卻負債纍纍去買LV包包,那就是放縱慾望。
買奢侈品,就應該像對待投資一樣,先要明確自己的盈利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
盈利需求就是——你身邊的人所能接受的價值範圍。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小白,背個布包上班,也不影響你的業績和老闆對你的印象,那你大可不必花光工資去買奢侈品。
如果你是企業老闆,要去談投資,那還是配個大牌包包吧,確實能增加一點兒自信心。
風險承受能力呢?
就是如果你買了奢侈品,就沒錢吃飯了,會餓死的風險太大,那我勸你別買。
奢侈品應該是為你的生活錦上添花,是你達到目標的獎勵,千萬不要變成財務上的沉重負擔。
那麼,如果你的能力足以負擔一個大牌包包了,那你就選擇最頂級的奢侈品牌吧。
像LV、香奈兒這種,流行了一百多年仍然是行業頂級,這種品牌的附加價值才是最高的,也最有收藏價值。
甚至有些經典款式還會拿去拍賣。曾經有一款限量的愛馬仕包包,就拍賣到了250萬。
所以,買奢侈品,就要像買股票一樣,看準一家好品牌,進行價值投資。
千萬不要因為一些炒作起來的網紅品牌就花了眼。
風頭一過,虛高的價格被打回原形,你就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冤枉錢了。
如何薅羊毛?
試試二手奢侈品直播
人就是矛盾的結合體,一般來說,只愛買兩種東西。
第一,價廉物美。(便宜中掏好貨)
第二,物美價廉。(奢侈品但便宜)
然而,現實中真有物美價廉的東西嗎?
哈,還真有。
這一個新鮮產品就是——二手奢侈品。
數據顯示,這幾年,二手奢侈品的銷量迎來了逆勢增長。
在妃魚、只二等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通過最流行的直播帶貨,即使疫情期間,也實現了銷售井噴。
根據艾瑞數據披露:
二手交易平台」只二」在今年2月份上線了直播帶貨後,增長率高達82.4%,另一個平台「紅布林」的增長也達到了40.4%。
好的主播,短短4、5個小時就能賣出幾十萬的奢侈品。
所以,如果你暫時負擔不起去專櫃價,那不妨去各大直播平台,先買一個二手包包來滿足自己。
不要覺得二手奢侈品就很low哦。
目前全球奢侈品二手流通率約20%,而中國僅在3%左右。
而這兩年,世界上超過40%的個人奢侈品銷量,都是由中國消費者貢獻的。
從專櫃移步二手平台,是一個必然趨勢。
所以早在去年,線上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就是消費領域10大新賽道之一。
這個增長空間和商機,值得你細品。
寫在最後
有人說,奢侈品就是買個LOGO,無非是收智商稅。
無可否認,有些奢侈品的溢價確實非常高。
我們之前也扒過,包包的利潤率高達20倍甚至30倍 。
但是,奢侈品帶來的價值光環,也是真實存在的。
買不買奢侈品,就好比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樣,都無法給出標準答案。
只能說,兩者都有自己的立場。
話又說回來,千金難買心頭好,千金難買我歡喜。
佛系不會讓你奮鬥,慾望也許推動進步。
如果一個名包能讓你更精進,就安心把它放到購物車吧!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關注公眾號:維小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