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場到社區,上海這樣嚴控病毒境外輸入

2020-03-23     朔城區法院

根據國家衛健委通報,3月20日,我國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1例。截至3月20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69例。

在2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自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徵以來,累計境外輸入病例從85例增長到269例,增幅為216%,快於同期全球累計確診病例98%的增幅。

面對如此形勢,阻斷輸入病例的國內傳播,必然成為各地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20日,大江東工作室來到上海浦東機場實地探訪,看以公安民警為代表的一線防疫工作者如何做好「防輸入」。

派駐浦東機場的閔行區公安民警核對人員信息

嚴陣以待,入境旅客要做好充分準備

見到英國留學生小沈,是在浦東機場上海各區設立的登記點旁,她穿著簡單的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端坐在長椅上,等待浦東新區駐守機場的工作人員電話通知。

「我早上6點鐘降落浦東機場,等了6個小時了。」坐了12個小時飛機,又等這麼久,基本沒吃過東西,只有18歲的她卻一點不急躁,「現在是緊急事態,肯定不會很舒服,我做好了充分心理準備。」

從初中開始,小沈在英國待了4年。要上大學了,也已申請學校,突如起來的疫情打亂了她和同學的計劃。

「收到今年英國高考取消的消息,我繼續待著也沒意義。」小沈說,在英國自己並不害怕,住校,老師們很照顧,但官方前後傳遞的信息讓她很困惑。在父母要求下,她踏上回國的路。

連日來,像小沈一樣的歸國留學生日漸增多。值守機場的浦東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辦公室民警胡司豪說,平均每天有近300名來自重點國家的入境旅客到達他所在登記點,其中來自歐美的超過3成。

對於落地後的旅客,有嚴格複雜的登記和篩查程序要面對。

出機場前,這位非重點國家來滬的外國旅客也要將個人信息登記完整

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3月12日宣布,從3月13日零時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前14天內,有過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而後,8個國家擴展到16個,又擴展到24個。

3月20日,上海宣布除重點國家外,對非重點國家抵滬航班,也將實施100%登機臨檢、100%體溫檢測,100%健康申明卡審核和100%海關流行病學調查。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由120轉運到指定醫療機構。

根據現場篩查驗證,小沈有居家隔離條件,但回家之前,她將被轉運到浦東新區留驗點進行核酸檢測,顯示陰性後才能離開,過程可能又要十幾個小時。「我充分信任整個流程和碰到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小沈說。從飛機落地到真正回家,父母都不能接送陪同,但她並不緊張,「這是一場災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嚴密流程,不漏任何一人信息

在浦東機場,像小沈一樣安靜等待的人不少。能坐在候機樓里讓各區工作人員領回去,他們已算比較幸運。

前幾天,一張浦東機場停機坪停滿救護車的照片刷屏。根據當晚上海通報的信息顯示,這趟從德國法蘭克福飛抵上海的CA936航班共286名乘客,經海關臨檢,發現4名有發熱症狀、2名服用過感冒藥。

這6名旅客及4名同行者,由120救護車轉送到指定醫療機構排查和診治。另有30名同機旅客經流調和採樣後,統一送至集中隔離點實行醫學觀察。其餘246名乘客,除中轉和被鄰省接走的乘客外,均按規定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

救護車上停機坪,上海市公安局國際機場分局的民警們已經習慣。

根據防疫要求,浦東機場對所有航班檢測中發現的有發熱症狀患者,都由救護車從停機坪直接轉運指定醫療機構。出於維護停機坪秩序的需要,所有救護車都由機場分局候機樓派出所機坪中隊警車負責接駁。

浦東新區工作人員送符合條件的入境旅客到區內留驗點

機坪中隊民警杜金星說,處置CA936航班任務那天,他從護送第一批救護車進場開始,到下午5點多送走最後一批疑似旅客,前後共接送31次。自3月1日至20日,機場分局民累計協助檢查重點國家來滬航班400餘架次,保障1000餘輛次救護車及延誤航班接駁車輛進出停機坪。

除少量體溫異常旅客及密切接觸者會由救護車轉接,大部分旅客下飛機後要複印自己的健康申明表,拿著複印件和護照,等待海關、邊檢、衛生防疫等部門判斷和篩查。從重點國家到滬的旅客,只有被判斷是低風險的情況下,才有居家隔離機會。

像小沈一樣來到各區登記點,意味著下一輪篩查的開始。上海各區派駐機場的現場工作專班,將會再一次對個人信息進行比對和登記。

「從3月6日到20日,閔行區接收超過1600人。」閔行公安分局派駐現場的指揮組組長王中鵬說,專班工作人員拿到機場分局移交的旅客護照和健康申明表後要初步覆核,而後將旅客送到位於機場的轉運點大巴車上,「一輛車平均乘坐20人左右,人與人隔開坐,防範交叉感染。」

大巴將旅客送到區「臨時集中留驗點」,人員信息在轉運途中就會從機場發送過去,「這是為了減少旅客在留驗點的等待時間。」王中鵬說。到達後,每一個旅客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呈陰性才能回到其填寫的居住地,進行居家隔離。

流程嚴密,是為了不漏過任何一個旅客的信息。一旦出現風險,可以快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最短時間找到所有密切接觸者。

嚴密的流程,需要現場工作人員更多的付出。「我們每12小時輪一班,通常都要到半夜。」王中鵬說,在現場,自己和戰友們都是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工作,與家人暫別,兩個星期連續上崗,一輪工作結束,還要在家隔離14天。

現場工作人員以窗為桌吃午飯

一嚴到底,完成機場到社區的閉環

如此複雜程序,能取得怎樣的防疫效果?

3月6日,黃浦公安分局民警汪忠偉在登記時發現了問題:一名從日本入境的旅客自行申報了居住地和在滬聯繫人,申請居家隔離,經與後台信息查驗比對,發現情況並不相符。

民警核查發現,這名旅客填寫的居住地是網約短租房,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和房東聯繫甄別後,核查組判斷,此人想瞞報信息矇混過關、逃避隔離。現場工作人員對其批評教育並採取集中隔離措施,消除了隱患。

機場轉運車輛出發前,工作人員再次核對旅客信息

對於從機場到社區複雜的防疫措施,有配合理解的,有試圖矇混過關的,也有對政策規定不了解心生抗拒的。

前幾天,一名來自法國的旅客抵達上海,在機場等候近4個小時,非常焦慮。因為是重點國家入境人員,胡司豪按規定登記核查這名旅客信息,又向她解釋了新增的「核酸檢測」環節。不知是因為謹慎,還是害怕面對結果,這名旅客遲遲不肯配合。「有點負面情緒,我們能理解,但一定要按流程來。」胡司豪說,想辦法平復旅客情緒的同時,必須按要求完成所有必要工作,才能保證將風險降到最低。

出了機場,不意味著工作結束。以社區民警為代表的基層工作者正嚴陣以待,做好集中隔離點及居家隔離人員的各項保障工作。「所有政策不會一成不變,會根據疫情變化調整,找出最嚴密、最有效的方式。」機場公安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天,公安出入境部門在下機後設置了複印點,第一時間為旅客複印健康申明卡,以提高後續流程的流轉效率。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在上海,一條從入境到社區的管理閉環織得越來越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lqABnEBrZ4kL1Vi2F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