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術志(ID:xueshuzhi001)
作者:二手副院長
不少年輕導師都有這樣的困惑:本來養的好好的碩士、博士,平日裡撒潑打滾、活蹦亂跳、一天兩發朋友圈,可是突然有幾天就銷聲匿跡了,打電話不接,發簡訊不回,留微信也沒反應,隔幾天再打電話吧,手機還停機了。
於是一些導師莫名擔心起來:這個學生該不是失戀了吧?
其實,以我多年的養殖經驗來看,學生出現這種症狀,八成不是失戀了,而是因為導師催論文了。我曾見過一名女生一邊因男友劈腿而痛哭流涕,一邊在朋友圈裡轉發了媒體對導師的新聞報導,並配文曰「恭喜導師喜提科技成果獎一項」,「喜」還用的是紅雙喜的「囍」。
由此可見,失戀並不能對碩士、博士們造成如此大的精神傷害,但催論文能!過了 deadline 仍使出洪荒之力催論文的導師,更能。
因此,為了維護學術界的安定團結,保障碩士、博士的健康成長,我們幾名導師偷偷達成共識,制訂了《導師催論文的操作指南》,供參考:
《導師催論文的操作指南》
1. 催論文是法律賦予導師神聖且不可侵犯的權利。
2.雖然如此,導師催論文也應該催之有度,不可以洪荒之力硬催。導師需知,每一種花式的催論文,都會給學生造成一萬點的暴擊。
3. 硬催之下,學生會出現人間蒸發等行為,身為導師,不要慌張,也無需報警,只需偷偷確定學生仍然焦慮地活著即可。
4. 確定學生仍然焦慮地活著,可夜觀天象,也可問其舍友或輔導員,但不可突然去學生宿舍暗訪,此時容易引起學生的應激反應,造成心理陰影。
5. 在校園裡偶遇學生,要學會目光呆滯,四下旁顧,給其充分的逃走時間,且不可上前一把揪住詢問論文事宜,更不宜在對方攜帶男女朋友時詢問論文事宜。
6. 若在電梯偶遇,學生無法逃走,可先打個招呼,問今天天氣怎樣,此時不必說起論文,因為無論你說的是颳風下雨,學生都認為是在催論文。
7. 為保證學生安全,論文講究三不催:吃飯不催、睡覺不催、過節不催。過節時即使學生不發問候簡訊,也不催。
8. 催論文頻次不宜過多,每天催且只催一次,雖然學生晚上想寫論文且想的睡不著覺,但也應該白天催論文,晚上催論文的殺傷力太大,容易引起學生內分泌失調。
9. 催論文不宜直接打電話,因為打了也不接,還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一般採用微信留言或者發朋友圈的方式,雖然持續沒反應,但是學生一定能看到。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順利畢業,10. 一般要提前兩年催論文,對於重度拖延症患者,剛一入校就得催論文。,對於重度拖延症患者,剛一入校就得催論文。
11. 催論文時,當學生回復「寫了一部分,還沒寫完」時,不要讓學生「寫了多少就發過來多少」,需知學生寫的那部分要是能看,早就發過來了。
12.學生電腦壞了、U 盤丟了、家人生病了,論文被狗吃了,一般不要刨根問底,他只是沒有寫完論文而已。此時不能說自己認識修電腦的師傅,不要幫助學生找 U 盤,不要去探望學生「生病」的家人,更不能非要找那隻吃掉學生論文的狗理論。
13.凌晨兩點收到學生論文,可大致先看一眼,如果論文寫的好,可連夜回復,讓學生睡個好覺,如果論文寫的不好,想罵兩句,可早上再回復,也讓學生睡個好覺。
14.催多了,發現學生停機了,不要非得給他充一百塊錢話費,否則他只能想辦法把手機弄壞了。
15. 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學生,知道了學生的進度,應該安慰他說,「我也沒寫完」,而不能說「都到什麼時候了,你還沒寫」。
16. 論文久拖不交,學生便遲遲不願和導師見面,此時若想見學生,乾脆編個理由把論文取消了。
17. 告訴學生論文取消了,也不要打電話說,而是要先發簡訊,收到簡訊後,學生自然會活蹦亂跳起來。
18. 不能按時交上論文是一種病,名叫拖延症。導師不能歧視罹患論文拖延症的學生,要早發現、早治療。
19. 害怕學生不能按時交上論文也是一種病。
我有病,你有藥嗎?
關愛學生,從我做起;
愛護導師,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