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澳大利亞,很多人率先想起的是滿身肌肉的袋鼠、憨態可掬的考拉,伴隨著澳大利亞曝光率的逐漸提升,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國家在很多人的心中地位正在急劇上升,甚至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度以為澳大利亞堪比英法等大國。
然而實際上,有關澳大利亞是一個大國還是小國的命題從來不知真偽,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極具爭議性。從領土主權來看,澳大利亞獨占一個大陸,8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從任何角度來講,都不應該稱之為一個小國,顯然澳大利亞人也從來認為如此。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一個所謂大國卻只有區區2500萬人口,與我們一個直轄市的人口不相上下,顯然並不符合一個大國應該具有的人口基數。
就在很多人為人口與領土喋喋不休的同時,很多人想到了經濟。在去年,澳大利亞全國GDP總量達到1.42萬億美元,距離1.6萬億美元全球排名13位的俄羅斯只有一步之遙,至於人均GDP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萬美元,遠超今天的俄羅斯。但問題就出現在這裡,與澳大利亞GDP不相上下的俄羅斯直到今天依舊被看作全球頂尖的世界性大國,而同樣經濟水平的澳大利亞卻為何又要被遭受這樣的質疑呢?如果非要尋找原因,澳大利亞最大的問題出現在航空領域。截至目前,全球只有9個國家具備獨立發射衛星的能力。分別是1957年前蘇聯、1958年美國、1965年法國、1970年中國與日本、1971年英國、1980年印度、1988年以色列和2009年的伊朗。
也就是說,從第1顆人造衛星升空來的半個多世紀,澳大利亞在航空領域幾乎毫無進展。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工程逐漸開始淡化,美國當年在澳大利亞建設的航天基地也被相繼關閉,至此,澳大利亞國內連續半個世紀停止發展航空航天。知道2017年,澳大利亞當局才正式決定成立本國的航天管理部門,逐步推進航空計劃。在目前的國際體系中,有關大國的評判標準往往不再局限於它的人口與國土面積,更多人側重的往往是他的軍工、航天、科技水平甚至核彈數量。而在這些領域,澳大利亞幾乎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更不可能望其項背。因此,從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講,澳大利亞只屬於今天國際社會中一個十分普通的中等高收入國家,難以達到大國的高度,也不應該規劃為小國。
那麼,這麼多年來,本該面臨諸多機會的澳大利亞為何很難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和工業強國呢?如果非要尋找原因,從另一個角度講,今天澳大利亞的工業布局很難與英國脫開關係。要知道,早在大英帝國時期,殖民地高層就一直限制各個殖民地各自的工業發展,在他們心中,這些殖民地只能是英國發展的附庸和原料供應國,他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計成本的大力發展農牧業和礦業,工業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在英國的諸多殖民地中,除過主動抗爭並很早就獲得獨立的美國,其餘包括印度在內的所有原英國殖民地國家基本上毫無工業基礎。
至於澳大利亞獨立以後,原來宗主國所遺留下的傳統被他們發揮到了極致。直到後來,在美國的扶持下開始逐步發展本國工業,最終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近年來,脫離了美國幫助的澳大利亞將前些年所積累的工業基礎揮霍到所剩無幾,工業規模正在逐步萎縮。原來澳大利亞國內的大型企業絕大多數已經面臨倒閉亦或是早已被收購,黃金時期早已過去。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點,今天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早已不再是美國,而變成了中國。那麼,這個原本就是放羊賣礦的國家傍著美國的大腿狐假虎威了這麼些年,在你的眼中,他究竟是大國還是小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