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大銀幕的胡歌,再一次給了我驚喜

2019-11-25     剁椒說電影

這兩天,國內電影人齊聚廈門,金雞電影節在一片歡呼聲中拉下了帷幕。

期間有大量的優秀作品出現在展映環節和觀眾見面,椒叔也有幸成為了某部新片的第一批觀眾。

這部年度壓軸電影,我在半年以前就在苦苦等待著,主角是電影新人,卻入圍坎城,收穫了一致好評。

作為首次轉戰大銀幕的演員,片中的主演可謂給足了人驚喜。

如今,我終於在廈門一睹這部新片的真面目:

《南方車站的聚會》

本片的男主角胡歌這是他近年少有的電影作品,算是剛剛邁入電影界的大門。

據他自己透露,在接這部戲時正處於迷茫時期,自己作為演員的下一步路看不到方向。

電視劇、話劇都已經有所嘗試,唯獨電影卻始終沒有尋找到那扇門在哪。

而導演帶著劇本找到胡歌時,他終於等到了那扇門開啟的機會,這個好角色與好故事是其一直苦苦追尋的。

該片可以說是象徵了他從電視劇舞台走向了大銀幕,他在片中的表現同樣讓椒叔我有了驚喜。

早在今年坎城電影節時,導演刁亦男和演員胡歌就帶著影片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在國外收穫了大量好評。

多個國家的影評媒體給出了場刊高分,僅次於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在觀影之後,也毫不吝嗇自己的喜愛:

「這是一部非常漂亮的作者電影,我已經好多年沒看過這樣的電影了。」

無論是演員還是鏡頭、燈光等細節,都在給電影的質量添磚加瓦。

片中充斥著大量的霓虹燈影,為故事中的場景塑造了一種迷離感。

鏡頭並不是只關注角色的形象,多處只拍攝影子的畫面算得上神來之筆,單純用影子的動作就拍出一段精彩的追逐戲份。

這也是吸引昆汀的重要理由之一,雨中點亮的燈,隨意散落的霓虹燈,交織在現實中精美的藝術感極致展現。

導演刁亦男將如此之多繁雜的環節整合在一起,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部緊湊的黑色現實作品。

導演刁亦男是遊走在主流國產電影邊緣的一匹黑馬,他的名字時常出現在各大電影節上。

他在2013年成功憑藉《白日焰火》拿到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並且讓主演之一的廖凡奪得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他的作品風格以冷、硬為主,片中時常會出現暴力、鮮血等因素。

但他與那些昆汀為代表的暴力美學導演相比,不會去刻意放大這些元素,更多的服務於劇情,塑造一種骯髒、腥臭的現實感。

《南方車站的聚會》同樣延續了這一風格,片中的幾場暴力戲份堪稱經典。

片中地下室的小偷大會類似《搏擊俱樂部》的地下格鬥場。

這些都是在刻畫人物內心的惡,體現了故事裡的危機和兇殘。

片中的演員也是一大亮點,你看不出任何演員自己的痕跡,他們成功進入了角色當中,面對著各自的命運。

胡歌飾演的周澤農是武漢某個村子裡的閒散人員,靠偷竊摩托車為生,手下還有一批小弟,算是個黑道小頭目。

演這麼個角色,胡歌首先要克服方言難題,並且還要摒棄掉「帥」這個字。

拍攝期間,他每天花了大量時間練習方言、健身來貼合角色形象。

最終在大銀幕上走來的是個鬍子拉碴,混跡於底層的落魄男人。

周澤農是個無能的丈夫,在外打拚多年卻給不了妻子一個安穩溫馨的家。

他的人生始終困在逼仄的偏遠小城裡,偷竊、幫派這些關鍵詞概括了他的遊手好閒。

表面上,周澤農手段狠辣兼具頭腦,能把一幫小弟管的服服帖帖。



實際上,他所有的能力也只夠在小縣城的一畝三分地里施展。

當離開了這個熟悉的地方,周澤農只是個一無所知的廢人。

故事的轉折點出現於當地小偷們的一次聚會,因為地盤分配不均,他們大打出手。

在衝突的過程中意外不斷發生,伴隨著瓢潑大雨,將周澤農的命運推向了未知的深淵。

他也從邊緣地位站到了故事中心,當原本被忽視的邊緣人得到了大量關注,迎接他的不是機遇,而是災難。

不知所措是周澤農在遇到意外事件後的第一反應。

底層人物對利益的追逐是狂熱的,如同聞見了血腥味的鯊魚。

片中圍繞著周澤農,他身邊的兄弟、朋友以及對頭都加入到了關於名利財富爭逐的故事中來。

而周澤農像是一隻見不得光的老鼠,要躲避著他人的關注。

掙扎的處境是角色的狀態。

胡歌為了能夠入戲,把握住角色性格,在此期間,他不斷的揣摩劇本中的一字一句。

這是自我審視的過程,將現實帶入電影,從而達到和角色產生共鳴。

周澤農在電影里那副精神萎靡又憔悴的樣子,就是胡歌作為演員給出的答卷。

大銀幕上的113分鐘里,他就是周澤農本人,看不出胡歌自己的影子。

胡歌是這樣評價周澤農的:

周澤農就像一隻風箏,風箏不屬於天空,也不屬於大地

——他沒有真正飛翔的能力,所以不屬於天空。

他也沒有在陸地行走的能力,所以不屬於大地。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他格格不入。

但是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你卻可以順著那條線,找到他真正牽掛的人。

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感受到他溫暖的地方。

電影里和周澤農有直接聯繫的人物是兩個女人。

一個是萍水相逢的劉愛愛(桂綸鎂 飾),一個就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楊淑俊(萬茜 飾)。

有趣的是他與兩人之間的關係是違反常理的,作為陌生人的劉愛愛和他更加親密,卻和結髮妻子楊淑俊顯得若即若離。

對於妻子的感情他始終不流露在外,愧疚是他心底的聲音。

在自己時日無多時,他緊緊抓著那筆「自己才能分配的財產」想要給別人一個交代。

故事裡衍生的一個個情節慢慢為觀眾揭露了那個冰冷外表下的一顆溫情的心。

三人的關係變化也是電影的一大重點,貫徹了全片始終。

電影的多數筆墨都在書寫周澤農和劉愛愛,兩人的交集很淡,從片中時間來看他們才認識不過幾天。

可兩人卻相互吸引,這種關係不是單純的愛情,而是一種同類人的共鳴。

一個是小偷,一個是陪泳女。

他們掙扎在底層邊緣,相遇之後除了有著共同的任務外,兩人時常在短暫的日子裡相互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彼此是彼此的傾聽者,這是電影里僅存的溫馨。



之後又隨著影片進展,這段關係走向終點,溫馨也被踩個粉碎。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將這句話帶入到影片中,美好的就是周澤農身上對人的感情,這是他作為邊緣人物僅剩的閃光點。

故事其中的過程就是展露他的感情,再一一擊碎,劉愛愛、陳淑俊這兩個女人就是其感情的映射。

電影的悲劇性令觀眾揪心,角色所經歷的疼痛感仿佛透出了銀幕,打在了所有觀影的人身上。

尤其是周澤農不斷掙扎著擺脫自己既定的命運,卻無能為力的那種絕望。

以往觀眾對胡歌的印象是《仙劍奇俠傳》中的李逍遙,《琅琊榜》里的梅長蘇

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似乎就是他的寫照。

記得椒叔第一次在《仙劍奇俠傳》看到胡歌的時候,就覺得他是個活潑的陽光大男孩。

此後出演的角色也多是正面且高大的形象,相信每一個愛上胡歌的觀眾也是從其中某一個角色而開始認識他的。

在影視劇里,胡歌給人的感覺始終刺眼,茫茫人海中他一定是那個公認的主角。

而隨著《南方車站的聚會》出現,觀眾給他的標籤要被撕下來了,一個迥然不同的周澤農證明胡歌不是停滯不前的。

再多的標籤也不能將其固化在某幾類角色里。

周澤農這個人物雖然是主角,卻沒有亮眼的光環。

與胡歌之前飾演過的角色相比,他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但正是這種卑微感才是胡歌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以往的表演是釋放,這次則變成了收斂。

張愛玲所寫的「卑微到塵埃里」足以概括周澤農人物的氣質特徵。

一個身處底層的男人毫無意義的度過大半生,直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命還值個幾斤幾兩。

「賣命」成了他最後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人物本身是個十足的悲劇。

沒人知道胡歌為了成為這麼一個沒有光環的主角,做了多少的準備工作。

語言形體,身心狀態都是一次次頗具難度的考驗。

最終,胡歌帶著周澤農的身份回歸,一掃之前的陽光形象,揮之不去的冷漠壓抑的角色特質令人沉迷其中。

單一的角色類型概括不了胡歌,自始至終,他的身份就只有一個:

演員。

他有著作為演員的野心,要去挑戰所有印象之外的角色,永遠保持自身的進步。

胡歌對自己拍戲的初衷如他所說:

登山登頂了,只有下去才能登更高的山。

希望這次對自己的挑戰能夠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演好一個角色,就是在經歷一次別人的故事。

他顛覆了我印象里的胡歌,在大銀幕上脫胎換骨。

片中有一場吃面的戲份,他飾演的周澤農到了逃亡後期已經精疲力竭。

那碗清湯寡水的牛肉麵在他的嘴裡吃起來異常的香,狼吞虎咽的樣子絲毫看不出胡歌自己的影子。

胡歌將這個落魄的男人最後時刻的光芒給展現了出來,伴隨著麵條吞咽的聲音,他將迎來命運的終點。

片中的其他演員像桂綸鎂、奇道、萬茜、黃覺無一例外,在故事裡都是社會邊緣人物,他們的從事的是陪泳女、皮條客等灰色性質的工作。

這些角色對於他們而言,是將自己打散並重組的過程,迎接的是陌生的環境和未知的挑戰。

演員們所付出的心血讓他們成功融入到了電影之中,為觀眾奉上了一段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劇情簡潔明了,沒有大的反轉懸疑橋段,卻不斷的用環境畫面、人物關係來豐富故事,加入了大量的細節填充在電影的縫隙里。

濃重的夜色里綻放出的一朵鮮血澆灌的花,這是電影給我的感覺。

周澤農的命運徘徊於兩個女人之間,金錢則勾出人性里的善與惡。

這群人之間上演著起伏不定的的故事,友情和愛情到底能否值得信任,相信你在看完電影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在國產片里,本片也是少有的類型,它值得觀眾的肯定。

而作為胡歌轉型的第一步,他讓我看到了驚喜。

結尾時獻唱的那首《美麗的梭羅河》也是撩人心弦。

希望他能夠在電影舞台上發光發熱,塑造一個接一個真摯的角色。

椒叔一定會二刷本片,找出電影里那些被忽略的用心之處。

這樣的好片子在如今的市場裡不多了。

12月6日,我們不見不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_zPoG4BMH2_cNUgof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