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話當中「唔孤寒」,大概是大大方方、不吝嗇的意思。
讀罷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2019年報後,功夫汽車第一印象就是這個詞——「唔孤寒」。
首先,廣汽集團大方派息:2019年全年累計向全體股東派息20.48億元,上市以來已累計派發現金股利超168億元,年度派息率均超過30%。可以說,從上市開始,廣汽集團派息,從來「唔孤寒」,歷年來都讓股東點贊。在「鐵公雞」遍地的股市中,廣汽集團成為汽車股「回報王」。
其次,廣汽集團大手筆投入研發:2019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50.41億,同比增加1.64億,占營業收入比例8.44%,遠超行業6%的平均水平。這也讓廣汽持續成為研發投入占比最高的國內大型汽車集團之一。研發上的「唔孤寒」令業界為之艷羨。
當然,「唔孤寒」是需要底氣的,更需要大格局。
從2019年的年報中,我們可以窺視出這家頭部汽車集團的穩健步伐與前瞻眼光,也可以讀出行業寒冬之下,主流車企的破局與謀局之道。
業內公認,2020年是廣汽集團在2019年穩步前行之後的一次大起跳,是「強周期」新一次開啟。
因此,在功夫汽車看來,廣汽集團目前在資本市場是被嚴重低估的,尤其在港股市場甚至是被「錯殺」。
一、「大方」派息,底氣何在?
宏觀經濟下行、貿易局勢震盪、環保標準切換、新能源補貼退坡……2019年成為汽車行業的「寒冬之年」。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廣汽集團依舊取得優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成為凜冬下的一抹亮色。
據廣汽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連同合營、聯營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約3,550.90億元,合併營業總收入約597.0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6.18億元,實現每股收益約0.65元。
在國內汽車行業持續下行、銷量同比下降8.23%的嚴峻形勢下,廣汽全年汽車銷量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優於行業水平約4.24%。銷量位列全國前五,市場占有率同比提升約0.35%,助力企業經營保持穩健。
同時,得益於廣本、廣豐的逆勢增長,廣汽投資收益為96.26億元,同比增長6.92%,成為支撐企業凈利潤的關鍵。
穩健的產銷量表現,「兩田」的強勁發揮,新能源業務的持續看漲,無疑是廣汽集團在寒冬中「唔孤寒」,持續「大方」派息的底氣所在。
數據顯示,2019年,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銷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98%和17.59%。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120%和140%,部分車型由於產能緊張在市場端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另一方面,廣汽戰略轉型初見成效,廣汽自主新能源汽車從去年以來一路看漲。
2019年,廣汽新能源銷量42003輛台,同比增長110%。其中,自去年4月上市以來,Aion S "七連漲"強勁勢頭,12月銷量更達到8406台。
廣汽傳祺也在2019年完成了系列升級,包括降庫存、主力產品升級、營銷體系升級等,改善效果明顯。其中,廣汽傳祺戰略車型第二代傳祺GS4正式上市並得到市場的積極反饋,上市後首月銷量突破1.28萬輛。
這三方面的成績,無疑構成了廣汽集團在2019年經營穩健的「三駕馬車」,也是廣汽在行業寒冬中「底色」不改的實力展現。
二、「大手筆」投入研發,有何深意?
眾所周知,新能源、信息化技術的不斷變革,讓汽車業整體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企業的諸多能力中,研發實力越發成為企業的「第一生產力」。
過去,廣汽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隨著行業對先端技術依賴的增強,尤其是在向「四化」轉型的關口上,廣汽集團對研發的投入力度可謂不余遺力,毫不「吝嗇」。
據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廣汽研發人員數量達到6222人,研發人員占比達到17.62%;2019年研發投入達50.41億元,同比增加3.11%。研發占營業收入比例8.44%,遠超行業約6%的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已達到278億元。
廣汽對技術研發的高度投入,也產出了大量優質的成果。這不僅拓寬了廣汽技術「護城河」的寬度,同時也進一步挖掘了深度。
在報告期內,廣汽推進53個整車項目,完成14款車型開發上市,完成首款自研米勒循環1.5TM發動機、自研7WDCT自動變速箱的開發,新增專利申請1,455件,累計專利申請6,079件,新增專利授權數799件(其中發明專利166件),累計專利授權數3,723件(其中發明專利575件)。
值得一提的是,傳祺GE3車型首次榮獲國家級外觀設計專利金獎、 「GAC小排量汽油機平台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項目榮獲中國內燃機學會頒發的最高榮譽「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無疑,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廣汽研發這條「護城河」也將越發寬廣,更成為廣汽抵禦行業寒冬衝擊的堅實壁壘。
一個足以體現廣汽研發實力的案例是,廣汽集團的新能源車型與技術,紛紛導入到合資企業廣汽三菱、廣汽豐田等,並掛上「廣汽LOGO」銷售,市場反應不俗。這一舉措開創了中國汽車業先河,更受到路透等海外媒體的極大關注。
另外,今年疫情發生之後,廣汽傳祺與廣汽新能源同時「安排上」智能安全座駕,為車主帶來「超N95級濾防」與「遠程一鍵殺毒」的雙重保障。這些都是廣汽集團在研發上厚積薄發的體現。
越是在「寒冬」,越是比拼底蘊。廣汽集團在研發上一向「唔孤寒」,為其穿越車市「牛熊期」夯實了基礎。
三、行業的「不確定性」與廣汽的「確定性」
在派息以及研發上「唔孤寒」,但廣汽集團在有些方面,卻顯得相當「孤寒」(節省、吝嗇)。
比如,廣汽集團宣布,針對疫情帶來的印象,廣汽集團將通過壓縮管理費用,降低出差住宿和交通標準、設計開銷等更加務實的舉措來渡過難關。但廣汽集團不會採用降薪行為來縮減成本。
據了解,目前廣汽已經在確保員工加班費用的前提下,加班加點生產彌補人員缺乏造成的產能不足。
隨著國內疫情衝擊不斷得到緩解,廣汽集團在2020年旋即加快有序復工復產步伐,開啟新一輪「強周期」的發展。
最直接的舉措就是,廣汽本田、廣汽豐田都在積極進行產能擴張,為後續新車型的導入打下基礎。
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
2019年年末,廣汽豐田廣州(南沙)基地第三生產線(二期)能擴完成,新增了12萬輛/年的產能。
此外,廣汽本田增城工廠產能擴大建設項目二期於2020年2月投產,增加了12萬輛/年的產能。4月1日,廣汽本田完成對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吸收合併,產能增加5萬輛,由此廣汽本田在2020年可形成77萬輛的年總產能。
同時,廣汽豐田新能源車一期、二期擴建項目也已啟動,預計2022年投產,這都為廣汽後續銷量的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廣汽本田廣州開發區工廠全貌
自主品牌方面,廣汽傳祺將於2020年推出多款自主品牌新車型,如GS4 PHEV(插電式混動)和Coupe版、GA8中改款等。廣汽新能源今年還將推出兩款全新純電車型,進一步鞏固發展優勢。
隨著2019年自主板塊的調整完成,可以寄望,2020年將是廣汽自主品牌火力全開的一年。
由此可以看出,在不確定的2020年,相對於其他汽車集團而言,廣汽集團的發展仍舊在「確定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四、功夫拍案
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在行業遭遇巨大下行壓力的 2019年,廣汽集團「穩」占車市先機。
在不確定性的2020年,廣汽集團以「進」之道,沿著「確定性軌道」前行。
廣汽集團深蹲後,在車市的起跳、在股市的起舞,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