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斑驢滅絕
斑驢:又名擬斑馬,半身馬。因其是斑馬和驢雜交的物種,故而得名——斑驢。斑驢同騾子一樣,自身無法繁殖。1883年,斑驢滅絕。
斑驢身形和體毛顏色都十分奇特。脖子和頭比較長,耳朵很短,且前半身像斑馬,有黑白條紋,後半身則像馬,體毛顏色為黑色,腹部以及四肢而為白色。
斑驢,體長約2.8米,體重達到400公斤,只分布在非洲南部的遼闊草原。以草類植物為食,草葉,草根,果實,樹皮等。
斑驢性情暴躁,粗獷,對許多接近他的動物,都存有敵意,哪怕是同類,但是,它們對牛羚和鴕鳥則十分友好,經常和它們一起結群覓食。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鴕鳥視力超常,牛羚嗅覺靈敏,斑驢聽覺敏銳。這三種動物相結合,簡直完美,可以儘可能地躲避敵害,保護自身安全。並且斑驢還十分的擅長奔跑,矯健細長的四肢,非常適合在大草原上奔馳,奔跑起來速度可達到70公里每小時。
斑驢十分的機警和警惕。甚至比狗還要警惕,因此,當地非洲人常會馴養斑驢來代替狗,用來看家護院,如果馴養的好的話,斑驢還可以代替騾子、馬來拉車。
19世紀,殖民者入侵非洲,由於斑驢這種物種皮毛美麗且奇特,肉鮮味美且肉多量大,誘使殖民者大量捕殺斑驢獲取巨大利益,還有捕捉盜運,把斑驢運回歐洲關進動物園展覽,吸引人們的眼球。歐洲人沒見過這種奇特物種,十分受到歐洲人的喜愛,這個原因更加激起了人們對斑驢的瘋狂,大肆捕捉。
1860年,英國倫敦一個動物園中,一隻斑驢不願屈服,竟然撞欄而死。1883年,斑驢滅絕。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