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10億!乾坤圈砸出票房紀錄,哪吒降世卻難說國漫崛起

2019-07-30     中國經營報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7月26日,《哪吒:魔童降世》上映(以下簡稱「《哪吒》」)。僅僅在上映1小時29分之後,票房就已經超過1個億,創動畫電影最快破億元紀錄。首映當天,票房超過2億元。7月30日,根據《哪吒》的官微消息,截止到下午5點,《哪吒》上映5日票房已經突破10億元大關,並超過之前《大聖歸來》保持的9.56億總票房記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晉票房冠軍。

目前內地市場動畫電影最高票房記錄由《瘋狂動物城》保持,總票房15.3億,按照目前票房走勢來看,哪吒超越這個記錄登頂動畫電影內地票房冠軍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在正式上映之前,哪吒點映的熱度就已經不低,目前豆瓣評分8.7,有32萬人參與評價,貓眼評分9.7,有64萬人參與,並且多家機構給予的票房預測在15億~20億元之間。

資料顯示,《哪吒》由光線影業、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十月文化等公司出品,光線影業發行。而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彩條屋是由光線投資成立,十月文化又是由彩條屋投資成立。

受《哪吒》票房大漲消息影響,7月29日,影視股集體飆升,尤其是出品方光線傳媒一度上漲8.4%,創出2018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7月30日再度大漲逾2%,截至發稿,光線傳媒報8.58元/股,上漲2.14%。自6.51元新低以來,累計上漲31.79%。

一時之間,「國漫之光」等各種溢美之詞紛至沓來,襲向《哪吒》和其發行方光線影業。但其實,國漫崛起的口號已經響了很久了,從2015年到現在,國產動畫基本每一年都會出一部口碑之作,2015年的《大聖歸來》,2016年的《大魚海棠》,2017年的《大護法》,2018年的《風語咒》。

換句話說,從2015年就開始喊的「國漫崛起」一直喊到了今天,快5年了,還在崛起。那麼,我國的動畫電影產業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從整個國內電影市場環境來看,在動畫電影領域,目前進口動畫仍是占據我國電影市場主導。根據民生證券測算的數據顯示,進口動畫電影占總動畫電影票房60%~70%。之前唯有2015年例外,當時由於《大聖歸來》的出色表現,國產動畫總票房占據了45%的市場份額。但可以看到的是,一半以上的票房市場仍然被進口動畫拿走。

從單片票房來看,進口動畫電影平均票房在1億~2億元之間,略高於國產動畫電影。而且,在《哪吒》之前,國內動畫電影「出圈」的仍多以低幼系《熊出沒》《喜羊羊》為主,且多在春節檔播映。可以猜測的是,這些動畫電影的票房,很大一部分都是成年人不得不為孩子掏的腰包。

而與基本每年都會出一部的《喜羊羊》等低幼化的動畫電影相比,成人向的動畫電影,比如《大聖歸來》,卻似乎都是單兵作戰,每年蹦出來一部。

但從單片票房的變化趨勢來看,國產動畫電影已經漸漸在和進口動畫電影持平。

數據來源:民生證券

另外,單單是動畫電影本身,在我國的電影票房存在感就很低。根據長城證券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9年,我國動畫電影票房占國內總票房的比例均值為10%,相比美國電影市場中動畫電影占比均值為15%。

從最高票房來看,去年前20名的國內電影票房名單里並沒有國產動畫電影,而對比同期的美國和日本,卻分別有5部和6部。如此從國際電影市場對比看來,國產動畫電影離真正崛起,還距離很遠。

數據來源:藝恩、貓眼票房數據統計

另外,《哪吒》的爆款也是緣於這個暑期「冷漠」的電影檔期。在《少年的你》《八佰》相繼撤檔之後,多部電影提檔,甚至改名,《偉大的願望》改名《小小的願望》。基於這樣的現狀,光線旗下的《哪吒:魔童降世》和《銀河補習班》基本占據了各大影院的排片。

而在今年的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本身就比較少,能與《哪吒》相競爭的動畫電影只有為《賽爾號大電影 7:瘋狂機器城》與《冰雪女王 4:魔鏡世界》,而根據三文娛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2018 年動畫電影暑期檔票房呈下降趨勢,2018年在上映數量同比增加 41.7%的情況下,票房同比下降 33.5%。《賽爾號大電影》系列電影最高票房 1.08 億元,《冰雪女王》系列電影最高票房 0.74 億元。對比來看,這樣的動畫電影也完全對《哪吒》無法構成威脅。

時勢造英雄,從這個角度看,當觀眾鬧「電影荒」的時候,一部口碑還不錯的影片自然會脫穎而出。

拋開整個電影市場的外部環境來看,單從動畫電影製作來看,並不容易。《哪吒》的導演餃子(本名楊宇)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他自己本人並不是動畫電影的科班出身,而是學醫的。從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畢業之後,餃子在家裡啃了3年8個月的老。當時,餃子只能依靠母親每月1000元的退休費和家裡的存款生活。

「你知道,一個大男人,沒有收入,關在家裡啃老,這些都會讓很多人對你表示『關愛』。」餃子這樣回憶。

換言之,《哪吒》的導演不是國內動畫電影專業培養出來的,而是自學。另外,餃子還表示,在哪吒整部影片的製作當中,基本上已經是「集國內全行業力量」而成的了,光劇本,餃子就寫了2年,改了66版。

根據《哪吒》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哪吒》全片實際參與製作人員超過1600人,協助的製作團隊有60多家;最初由5000多個分鏡頭,大概是普通動畫的3倍,最後經過挑選剩下不到2000個;全片約80%都是特效鏡頭,邀請了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幫忙……

《哪吒》的製片人劉文章透露,其實《哪吒》如今上映,在進度上其實已經晚了半年,因為餃子一直在精益求精。但是,卻不得不停下製作,「其實我還是想繼續磨下去的,但是,再磨半年多,我們的公司就死掉了。」餃子這樣形容製作《哪吒》時候的處境。

偶然和必然的結合,導致了《哪吒》這部動畫電影的誕生。

其實,早在2009年,餃子的「餃克力」動畫工作室就已經成立了,但是在接下來的五六年當中,為了謀取生計,餃子還要一邊接商業項目,一邊學習動畫製作專業知識。直到2015年,餃子開始與光線傳媒合作,立項《哪吒降世》。

《哪吒》本次的製作方之一——彩條屋影業,就是光線在2015年投資成立的。那年的《大聖歸來》,算是給動畫電影產業的業內人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彩條屋營業是由光線傳媒100%投資控股的公司,註冊資本44000萬元。光線傳媒執行董事王長田表示,之所以命名為彩條屋,因為光線最出名的標誌就是彩條,公司全以彩條裝飾,光線就是彩條屋,同時也希望「這幢屋子能為中國動畫人遮風擋雨,成為中國動畫的大本營」。

根據光線傳媒今年上半年業績來看,其實光線本身狀況並不是很好。2019年上半年,公司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8500萬至1.05億元,同比下降95.02%至95.97%。

聯想到餃子那句「再磨半年多,我們的公司就死掉了」,可以想像,國內動畫電影的製作,其本身就是一次賭博。成了爆款,也就贏了,這並不是一個良性的生產製作環境。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哪吒:魔童降世》的出現,確實可以帶給相關行業人員以更多的希望。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谷一盈老師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不管是對中國電影來說,還是對中國動畫電影來說,《哪吒》這個暑期檔的成功,都是一劑強心針。」

所以,對待《哪吒》這款動畫電影,大眾要從多方面來客觀看待,不能盲目鼓吹國漫崛起。留給國漫的路,其實還很長。正如餃子本人自己說的那樣:「有一天我們不再提『國漫崛起』這個詞的時候,我覺得可能國漫就是真正崛起了,成為一種常態。那個時候,中國動漫的工業體系也建立成熟了。

(校對:翟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mZRGwB8g2yegNDZF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