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產業鏈模式已完全形成

2019-07-17     虛擬貨幣世界的小強

比特幣最初的設計理念是基於密碼學的去中心化網絡。相互獨立的礦工通過進行工作量證明計算形成共識,維持網絡的運行並獲得收益。但幣價上升帶來的收益提升,在比特幣生產環節,帶動專用挖礦設備(礦機),共同挖礦服務(礦池)等商業模式的出現。

在交易環節,由於比特幣網絡交易速度過慢等問題,出現基於第三方信任的交易所、託管行等提供類似於目前金融行業功能的組織,整個網絡向中心化演化。我們將在本文介紹這些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細節。

礦機:專門用於比特幣挖礦(工作量證明計算)的計算機。比特幣挖礦機的特點是通過採用大量專用晶片進行並行計算,實現遠遠優於CPU/GPU等傳統通用晶片的能耗比和計算設備的硬體的性價比。礦機晶片一般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和蘋果手機晶片,AI晶片一起成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工藝的主要用戶之一。

礦工:礦工通過參與競爭記帳,獲得比特幣網絡的獎勵(比特幣)和交易發起方支付的交易手續費。比特幣挖礦工的收益與加密資產價格、全網算力、單個礦機算力以及電力成本有關。我們分析了不同全網算力、不同電力成本以及不同幣價下礦工的盈虧平衡點。

礦池:礦池的主要職能是協調礦工一起挖礦。對礦工來說,加入比特幣礦池可以節省所需要的存儲和帶寬成本;並通過和其他礦工協作提高挖礦回報的穩定性。但礦池的普及,導致比特幣向中心化發展,根據BTC.com統計,目前前6大礦池壟斷72.9%算力,不參加任何礦池的獨立算力不到總算力的3%。

交易所:合規化成為重要發展趨勢。隨著比特幣作為另類投資資產的價值不斷上升,提供1)法幣-加密資產;2)不同加密貨幣資產之間的兌換服務的交易所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根據Coinbase統計,目前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每天交易量達到60億美金,相當於同期上交所的31%,紐交所的22%。

隨著各國監管政策的明朗化,合規化成為加密資產交易所吸引機構投資人參與交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趨勢。美國的Coinbase和歐洲Circle是其重要代表。

託管行:建立加密貨幣交易體系的重要一環。隨著機構投資人對投資加密資產興趣不斷上升,資金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與傳統金融市場類似,基於牌照的加密資產託管機構負責資產保管、歸集支付、資金監管、份額登記、風控合規、交易監督、估值核算等。

加密資產託管行通過多重簽名的方式保證資產的安全。2018年10月,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批准了Coinbase成立託管信託公司的申請,這是我們已知的第一張託管行牌照,是行業向更合規方向發展的重要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uL_CGwBmyVoG_1Z6n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