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一種眼病,眼鏡也非一般商品,而是一種矯正視力的醫療器械,驗光配鏡更是一個科學、嚴謹的檢查過程。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達50%-60%,大學甚至達到70%-90%,我國近視患者已占世界33%,遠高於中國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2%的比例。全國戴眼鏡人數有3億多,而國內眼鏡的不合格率竟然高達85%!
近3億人戴著眼鏡,眼鏡的佩戴不合格率卻高達85%,究竟是誰之過?
大量的眼科醫生自稱是視光學專家,可完全沒有系統地學過視光,但是居然掌握了話語權,這使中國的視光學發展走向了歧途,讓人非常堪憂。要想提供「專業」的眼鏡驗配服務,除了必須的專業人才之外,高科技的設備也是不能少的。
爭對這一痛點,由唐寧牽頭,和其團隊共同研發出AI驗光配鏡一體機項目。
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的唐寧,曾先後在安徽巨目光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智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任職總經理。他告訴創成匯,自己在驗光配鏡行業的產品研發和管理上深耕多年,甚至可以說見證了行業的發展歷程。
其團隊研發的AI驗光配鏡一體機項目,利用AI、視覺識別、AR虛擬試戴、自動化等技術,結合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客觀驗光儀、全自動焦度計、全自動綜合驗光儀,打造線下無人眼鏡店。線上與線下聯動,解決驗配鏡行業存在的暴利、低質等問題,使用戶能用到更放心、更具性價比的眼鏡產品。
「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利用物聯網等技術來實現真正的無人眼鏡店,從而解決存在於終端配鏡環節中的產品暴利、驗光配鏡質量參差不齊等行業痛點。」唐寧表示。
AI驗光配鏡一體機項目創始人 唐寧
為了走得更專業化,唐寧團隊以用新技術、新模式改變傳統驗光配鏡行業為願景,讓用戶有更好的配鏡體驗、更低的價格、更高的質量為使命,力爭成為視光學領域技術引導者。
唐寧常說:「產品的成敗決定於細節。」
在AI驗光配鏡一體機項目的研發中,全自動焦度計是其核心器件之一,是為了保證用戶把眼鏡放入機器後,第一個動作是夾持住眼鏡,使其在測量過程中不出現位移。但在研發設計全自動焦度計之初,由於夾持機空間狹小,團隊雖然也預備了很多不同的設計方案,可是所有方案實驗下來,發現都不滿足機器長時間運行的要求。
在項目前路迷茫的情況下,團隊提出定製步進電機的想法,後歷經辛苦找到一個工廠,工程師更是常駐廠家,在廠家大力協助下,最終達到使用要求,解決了問題。
AI驗光配鏡一體機團隊成員合影
唐寧透露,AI驗光配鏡一體機現正處於研發和系統集成階段,其中全自動客觀驗光儀、全自動焦度計等關鍵部分已經產品化;AR虛擬試戴技術已進入可實用階段;部分全自動綜合驗光儀目前還在研發階段。
與同行相比,唐寧團隊解決了全自動驗光儀、全自動焦度計的產品化問題;同時也成功測試了AR虛擬試戴技術的可靠性。目前同行業內還沒有其他公司能同時擁有以上技術的儲備產品。
他向創成匯表示:「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市場上的成熟產品的研發成本皆是團隊自己投入。而產品研發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所以項目正在尋求6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出讓15%股權。」唐寧對於之後也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在未來3年內,產品產值預計突破8億元,爭取用5年時間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實現經濟總量突破20億元的產值目標。
經過對市場的調查以及現階段視光行業的發展前景,唐寧團隊所推出的產品將定位於專業化、標準化路線,推動「AI+高科技儀器」的發展,為國民的「驗光配鏡」服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