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的優劣區別

2019-10-04     紫砂空間

紫砂的分類從顏色分可以分成紫泥,紅泥,團泥。不管是哪一種泥料,都必須符合幾個共同特徵,表面具有顆粒質感,斷面在顯微鏡下氣孔曾雙重氣孔。

紫砂泥料的優劣,主要也體現在以上的特徵上,經過泡養,顆粒質感圓潤,飽滿,砂感很強。雙重氣孔可以保證紫砂器皿的透氣性,和相對的隔熱性質。



市面上一些劣質泥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陶)土,粉碎後加入色料拼配而成,就顆粒結構看,缺乏原礦紫砂礦料質感的豐富性,斷面結構也非常單一,玻化明顯,沒有紫砂泥料砂質顆粒的不均勻狀態。優質礦料加工成泥的流程也必須科學、合理。現在丁山許多「練泥人」沒有理解紫砂的特性,在練制過程中不注意顆粒結構的合理搭配,一味的機械粉碎過篩,導致泥料質感過分均勻,不僅機械強度降低,而且破壞了顆粒分布的合理結構,致使紫砂表面的質感單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質美感。

紫砂材料的雙重氣孔就是團狀顆粒和微小粒子在燒成過程中相互融合團狀顆粒中的結構性氣孔和微小顆粒的氣孔結合產生的鏈狀氣孔,雙重氣孔並不是只有紫砂材質。紫砂有地域性,至少目前還沒有發現其它地方有和宜興紫砂質感相仿的泥料。



好的泥料,應該質感豐富,色澤謙和,不招搖,應該含蓄,內斂。許多壺商在泥料上做文章,因為說法不一,所以很容易混淆視聽。不管怎麼說,面對「噱頭」,只要不被花言巧語迷惑,堅持原礦料,在沒有明白之前不玩雜料,就會少犯錯誤。



利用捶打增強泥料的緻密性,主要是指是壓縮泥料中團狀顆粒和微小顆間隙空間。泥坯沾接是一個物理過程,沾接強度主要取決於水分空間,重新充填程度,燒成過程是一個物化過程,主要取決於泥料成分結構。燒成以後沾接部位的強度(可以是正或負)主要是後者決定。

紫砂泥料的發色

泥料發色指紫砂泥燒成中發生的色彩變化。紫、紅、黃三種基泥,由於礦區、礦層的不同,加工過程的差異,以及窯燒時溫度等各種因素,其發色變幻莫測,變化微妙,巧奪天工。經嚴格的篩選加工和配置,才會產生色彩斑斕的五色土,常見方法有:

(1)篩選各種純凈的泥質加工處理。

(2)不一樣的泥相拼配,可以塑造成多種泥色。

(3)用不同顏色的泥條放在一起扭絞形成,多種顏色對比成為絞泥。

(4)將泥混合摻入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顆粒,產生顏色深淺效果。

(5)將泥混合摻入不同大小的顆粒,產生梨皮效果。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jPrmG0BMH2_cNUg1R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