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自己都過不好的女人,請不要隨便當別人的媽

2020-08-18     禾田飛歌

原標題:《以家人之名》:自己都過不好的女人,請不要隨便當別人的媽

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女人,是不是只要能生,就會當媽呢?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憑著本能生下來,憑著本能養育,這已經算是比較合格的母親了,還有的是憑著本能生下來,卻又不憑著本能養下去,半途就將孩子拋下,自顧自去了,這樣的女人配當媽嗎?

至少《以家人之名》中的兩個女人不怎麼配當媽。

1、

凌霄媽媽陳婷

剛看到陳婷,是他們在搬家過程中,椅子掉下車,差一點砸到在路邊玩耍的李尖尖。凌和平下車查看情況,與李海潮相遇。兩個剛剛謀面的上下樓鄰居,自然而然地要客套幾句。

陳婷一臉不高興地出現了,埋怨凌和平耽誤時間,甩給凌和平一張臭臉。而凌和平不以為意,跟李海潮客氣地告了別。

自他們家搬來之後,鄰居們便經常能聽到陳婷與凌和平的爭吵,逼得兒子凌霄坐在樓梯上,等父母吵架後,回家吃飯;但有時,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也就忘了凌霄還餓著肚子。

為什麼會吵?原來,凌霄還有一個妹妹,不幸夭折。從那以後,作為母親的陳婷就變得不正常了。她怪凌和平太忙不顧家,怪兒子凌霄給妹妹吃了核桃造成窒息死亡。

但事實的真相卻是,她自己要去打麻將,就把年幼的凌霄和女兒一起反鎖在家裡,造成當妹妹發生危險時,凌霄根本打不開門求救;再加上那天瓢潑大雨,凌霄的呼救根本就沒有人聽見。

也許是因為承受不了自己的過失帶來的慘痛後果,陳婷才把罪責都推給了丈夫和兒子,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好受一些。

當陳婷實在承受不住心理壓力時,她與凌和平離了婚,把凌霄拋棄了,頭也不回地走了。

這是陳婷這個女人的自私,自私到只顧著自己的情緒,而忽略掉作為母親對凌霄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果說她不愛自己的孩子,說不過去,因為她對女兒的愧疚已經大到壓垮她的程度,可她不應該因為對女兒的愧疚而把兒子忽略個徹底,況且女兒的夭折跟兒子沒有一點關係。

她更自私的事是在她出了車禍之後。

陳婷母親患了心梗,生死未卜之時,陳婷與現任丈夫心急火燎地從新加坡回國看望母親。不想路上發生車禍,丈夫當場死亡,她自己受了重傷,傷到了神經,有可能半身不遂。

這時她想起自己還有個兒子。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沒有付出一丁點的陳婷便用親情和凌霄的善良,把凌霄「綁架」到新加坡9年。直到凌霄9年後回國,他依然被母親和妹妹的電話來斷打擾。

這個當媽的怎麼忍心,若不是自私到只想著自己,凌霄怎麼可能離開李爸、父親和李尖尖這麼溫暖的家,獨自一人在異國,照顧那個沒給過他母愛的母親,和那個只有血緣相連卻沒有情感依戀的妹妹。

如果說她早年離開凌霄是因為女兒的死讓她抑鬱、讓她情緒失常,因為自己已經病態而無法照料凌霄,那麼在她嫁給新加坡富商,成為闊太太之後,就應該有不照顧兒子的自覺後果,不要再去打擾兒子平靜的生活。

說到底,她還是只想著自己,哪怕對面站著的是自己的兒子,也無法讓她動搖一下只為自己著想的那顆心。

2、

賀子秋母親賀梅

同樣可憐的還有賀子秋,他也是被母親拋棄的。

賀子秋母親賀梅,不顧母親反對嫁給了「不是個東西」的趙華光,又不顧母親反對,在與趙華光離婚後,硬要把賀子秋生下來。

這樣看來,賀梅是愛孩子的,不然,她也不會在離婚後也不捨得中止腹中胎兒的生命,還是把孩子生了下來,想帶好他。

但現實比理想殘酷得多。賀梅也許自己都沒想到,單身女人要帶大一個孩子有多困難。沒有人幫忙帶孩子,自己又掙不到錢,孩子還在一天天長大。賀梅要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怎麼可能養大一個孩子?

在不具備生養條件的前提下,不亂生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才是一個女人最清醒的自覺。可賀梅一條都沾不到邊。她不僅孤注一擲地把賀子秋生了下來,又孤注一擲地為了兩人的活路把賀子秋狠心拋棄。

賀梅與李海潮相親,她就已經暗中考察了李海潮。她發現,李海潮是好人,是個善良的人。

於是設計說母親重病,向李海潮借了一筆錢,並把小子秋託付給李海潮,自己去南方打工。

可憐李海潮又當爹又當媽,把李尖尖和賀子秋培養得非常好。當賀梅掙了錢回來之後,非常欣慰。

不得不說,陳婷和賀梅這兩個女人,賀梅比陳婷還好那麼一點點。至少,她將兒子給了李海潮,就做到了不打擾的自覺。當她把借李海潮的錢還上之後,也沒有去打擾子秋的生活。

她心裡不想兒子嗎?當然不是,只是她很明白,她已經沒有任何立場能夠站在子秋面前,聽他喊一聲「媽」了,儘管她依然愛著子秋。

但賀梅還是錯了,她錯在不該亂生孩子,也錯在不該隨意拋棄孩子。

孩子不是工具,也不是玩具,想用就用,想玩就玩,不想用不想玩了就隨意丟棄。誰能去體諒被拋棄的孩子的心情?

賀子秋讓人心疼,是他在被母親拋棄後,對整個世界的膽戰心驚。當他顫顫巍巍地對李海潮喊出「爸」的時候,李海潮心疼不已。

那是一雙渴望又膽怯又夾雜著一絲驚喜的眼神。在李海潮家,賀子秋很懂事,他會去給李爸幫廚;在家人都睡去後,幫家人洗衣服;會給勞累的李爸揉腬肩膀;會對李爸說,長大後要照顧全家。

這是一個被母親拋棄,活得戰戰兢兢、謹小慎微的孩子的全部心思。

好在李海潮真是一個好人。任何時候他都在保護著子秋,不讓他受到傷害。

當小區阿姨逗子秋,讓他好好表現,要不然李爸不要他時,李海潮心疼地看著子秋一臉的害怕,寬慰子秋:爸爸絕對不會扔下他的。

因為母親的不稱職,讓孩子幼年缺乏安全感,渴求更多的愛。

3、

說起來,還真的要感謝這兩位不稱職的媽媽,早早地拋棄了孩子,讓他們有疼愛自己的兩個爸爸,在陽光、包容、向上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三兄妹,相互治癒,得以健康地成長。

這也說明了,愛能化解一切。我們作為孩子的原生家庭,要為孩子們營造有愛的家庭氛圍,不是依靠本能在生養孩子。

至少,作為一位母親,在成為母親之前,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要有陽光的心態,要有為孩子抵擋風雨的勇氣,做好一切心理建設之後,再去決定是否要把一個可愛的生命帶到人間。

過不好自己的生活,生活千瘡百孔,照顧好自己已屬不易,哪裡還有愛與多餘的精力去愛一個孩子;

一個在婚姻中受盡折磨的女人,也很容易把自己的不順和怨氣撒向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糟糕生活的出氣筒;

一個在精神上自我折磨的女人,不可能把陽光的心態展現給孩子,也更不可能把笑臉留給孩子;

如果成為母親,只是生下一個孩子那麼簡單,就不會出現「父母皆禍害」這樣一個火爆的討論小組,裡面都是對父母的血淚控訴。

當然,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母親也是。所以,在選擇成為母親之前,要反覆地問自己,是否可以做到:無論順境與逆境、無論貧窮與富有、無論健康與疾病,都要愛孩子,都要與孩子不離不棄,直到他們長大成人。

那麼,對於一個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千萬要記住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出自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一書:

「我們的確在情感上影響著那些與我們緊密相連的人,但對別人的感受產生影響和全權負責是不能等同的。你沒有義務單單為照顧母親的心情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計劃。」

圖|《以家人之名》劇照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如何評價你的母親?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MuA3QBeElxlkkaiA_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