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懲戒營是史達林發明的嗎?其實18世紀就有,還傳承了百年!

2023-12-16     丹寶星辰

原標題:蘇聯懲戒營是史達林發明的嗎?其實18世紀就有,還傳承了百年!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也許沒有什麼刑法比被送進懲戒營更加可怕了,但懲戒營本身也充滿了謊言和神話。例如傳說史達林創造了懲戒營概念,然後有近兩百萬蘇軍將士因各種原因被先後送入懲戒營,被投入到了最殘酷最激烈,猶如地獄一般的絕望戰區中,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洗刷他們的恥辱。

懲戒營無法得到什麼像樣的武器,只能拿著木棍鐵鏟甚至用拳頭去攻擊德國人,而他們的背後是殘酷無情的內務部督戰隊,在這些督戰隊的眼裡,任何後退都是背叛,任何人膽敢後退都會被他們無情的處決。這個說法後來還被搬上了熒幕,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事實並非傳說的那樣,首先懲戒營並非史達林的殘酷創造,實際上懲戒營在俄羅斯甚至在歐洲已有百年歷史。早在18世紀,俄羅斯帝國軍隊有引入了一種懲戒部隊的概念,此舉皆在於整肅士氣低落的部隊,在傳播失敗主義悲觀情緒的官兵送進懲戒營,並發配到西伯利亞或者外高加索,為沙皇開疆擴土或者自生自滅。尤其到了19世紀,懲戒開始變得頻繁起來,其中在1825年12月,沙皇一口氣將三千多名官兵送往西伯利亞懲戒營和外高加索懲戒營,其中甚至包括了騎兵團中校巴甫洛夫和皇室貴族特魯貝茨考伊。

後來沙皇修改了規定,建立了專屬的軍事懲戒部門,他們負責從軍隊里揪出不聽話,屢教不改,不守紀律,不忠誠,持有悲觀情緒或者失敗主義思想的官兵,然後對他們進行審判並決定下一步的懲罰和改造。如果犯人有短期內糾正改造的價值,他會被送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地區勞動教育,如果犯人缺乏短期糾正的前景,就會被送到西伯利亞,外高加索的懲戒犯收納部門進行勞動改造。

後來時間進入了20世紀,人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懲戒部隊成了歐洲交戰各國用來處理犯了罪行或者破壞紀律,臨陣退縮的官兵。擁有近兩百年軍事懲戒歷史的沙皇俄國自然也不甘落後,為了防止軍官集體摸魚或者因士氣低落投降,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軍事懲戒部門嚴抓,把任何看起來不穩定,不服從,不忠誠,軟弱退縮的官兵統統塞進懲戒營,效法法國將懲戒部隊送到最殘酷的前線,如果他們膽敢退縮,就用馬克沁機槍賜予他們沙皇最後的仁慈。

其實這背後有著一定的緣由,因為在頭兩年的戰爭中,許多沙俄軍士氣低落,加上缺彈少糧,自然很多官兵都對戰爭有牴觸情緒,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參加這場戰爭,結果這兩年之間就由多達200萬官兵投降或者擅自撤退,甚至於還有成營成團逃亡的事件發生。即使是沙俄名將布魯西洛夫將軍,也面臨著同樣尷尬的情況,為了維持部隊秩序和組織度,布魯西洛夫在每次發動攻勢之前都要先下令嚴抓部隊紀律,並宣布任何未經命令的後退行為都是可恥的,然後亮出軍事懲戒部門宣告後退者將會被處決。

戰事進行到191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開始琢磨著擴大軍事懲戒範圍,並下令在各地要塞防線上組建懲戒連和懲戒營,包括海軍艦隊中也不例外,不論是步兵還是水手,只要臨陣退縮或者意志不夠堅定就是背叛,只有懲戒營才能幫助洗刷他們的罪惡,而要洗刷罪惡就要去最殘酷的戰場服役。同時被送入懲戒部隊的官兵家屬也將受到牽連,他們會被送到西伯利亞或者外高加索勞動來為他們的家人償還罪孽。

這一命令導致了很多炮兵與水手被送上了火線作為步兵戰鬥,也導致了本就缺乏高素質官兵的沙俄軍隊更加缺乏技術兵種,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俄軍隊中有多達65個懲戒營和1037個懲戒連。懲戒營官兵想要返回常規部隊是非常困難的,首先他們需要從最殘酷的戰場上活下來,然後建立足夠的功績,這樣才能得到沙皇的特赦。但擴大軍事懲戒範圍的命令也確實使得逃兵,投降和違反紀律的人數急劇下降,相比1914年到1915年而言,在1916年僅有不到一萬名沙俄官兵向德軍投降。

對於蘇聯而言,在1941年戰爭爆發後同樣面臨部隊意志動搖,官兵時常未經請示未經命令拋棄陣地擅自撤退的情況。德國國防軍也有著一些類似的情況,其中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有許多德軍士兵因為缺衣少彈陷入悲觀情緒中。為了阻止情況惡化擴散影響到整個中部集團軍群,希特勒下令組建100個懲戒連,從而將部隊從崩潰邊緣來了回來,還反戈一擊打了史達林和朱可夫一記耳光。

史達林在看到希特勒依靠懲戒連,成功阻止了部隊崩潰以後也下令組建懲戒營,不過蘇軍懲戒營官兵不用效法德國懲戒連剃光頭。雖然都是各種觸犯紀律底線,臨陣退縮,散布悲觀情緒,但根據史達林的命令,蘇軍懲戒營一般只參與三天的戰鬥,最多參加五天戰鬥,隨後會調往後方進行休整。

蘇軍懲戒營也不是隨便就被派往最激烈的火線送死,蘇軍會為懲戒營士兵配發最好的武器,一些承擔火力點突擊任務的懲戒營官兵,還能領取到鋼製防彈衣並得到坦克的支援。如果官兵在戰鬥中負傷,則被認為已經洗刷了自己犯下的罪惡,只要其罪狀不是極其惡劣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例如強姦犯,殺人犯都要服役到死或者打滿整個戰役再送回到監獄裡,只不過是給他們換一個環境較好的監獄關押。史達林最初並沒有想讓這些惡性罪犯流入社會,但赫魯雪夫上任以後不假思索將所有被史達林關起來的罪犯全部特赦,這些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罪犯就成了第一代俄羅斯黑幫,這也是俄羅斯黑幫軍事化的起源。),都可以被送往後方接受治療然後回到常規部隊中服役。

如果要說到懲戒兵沒有武器,這反而不是在蘇聯身上發生的,恰恰相反是在德國。德軍創建懲戒部隊時劃分了一級懲戒兵和二級懲戒兵,其中一級懲戒兵就是從一線作戰部隊中抓到的"罪犯",他們擁有足夠的作戰經驗,所以被允許配發武器參加戰鬥。而二級懲戒兵則是被德軍抓壯丁的僕從國志願者或者占領區志願者,以及托特組織的奴隸勞工,他們在犯了"錯誤"以後被送入懲戒部隊作為二級懲戒兵服役,期間不得配發武器,只從事一些火線施工任務,即使將他們送上火線去填坑,也只配發少量武器避免他們臨陣倒戈。

在整個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懲戒營和懲戒連書面編號有多達近2000個,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多對應編號的懲戒部隊。如果真的有這麼多懲戒部隊,那恐怕蘇軍上下全體包括史達林和他的元帥們都是懲戒營的難兄難弟了。實際上蘇軍懲戒營調換服役地區以後,甚至在每次參加戰鬥後都會獲得新的編號,平均每個懲戒部隊一年裡可以更換過幾十次編號。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共有42.7萬人被送入懲戒營,其中有34萬人通過服役返回常規作戰部隊,其餘8.7萬人要麼陣亡要麼是不符合特赦條例的惡劣罪犯。

結語

懲戒營並非史達林獨創,也並非像傳聞那樣懲戒營官兵無法得到充足的武器彈藥,實際上蘇軍對懲戒營官兵的武器還是挺上心的,畢竟他們是要投入到最激烈最殘酷戰場上的部隊。而整個衛國戰爭中,42.7萬懲戒官兵中有34萬人存活並返回常規部隊,可見陣亡率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恐怖。

參考文獻:

《史達林懲戒營的靈感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軍的懲戒營》

《衛國戰爭中的刑事犯連和懲戒營》

《蘇軍懲戒營作戰與編號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7acd7513eece58a92c5d8da5fbbe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