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不養心,秋冬易病!來看看你的手掌,你該怎麼養?

2023-05-13     上醫仁家

原標題:夏不養心,秋冬易病!來看看你的手掌,你該怎麼養?

這才剛入夏,就有很多人來反饋諸如:失眠心悸、便秘、口腔潰瘍等問題了,其中有很多屬於心火旺盛,所以中醫養生講究的"四季五補"之道(即春補肝、夏強心、秋潤肺、冬固腎、長夏健脾)是十分有道理的,心通於夏氣,夏季是養心的最佳時間

《醫學源流論》記載:「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心臟"罷工",人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有資料表明,隨著生活水平和衛生條件的不斷提高和改善,過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傳染病已漸漸減少,而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由此可見,養護心臟是十分重要的。

01 從大魚際,觀察心臟健康

心臟不好的人,若突然出現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等症狀時,可以用大拇指的指尖用力掐揉大魚際幾下。這個方法還可以用來緩解人在緊張焦慮下心跳加速不能自制的情況。這是因為,手掌的大魚際區域,是心肺功能的反射區,是臨床心臟的手診部位。

1、該位置有紅色斑點,或有紅血絲但尚未抱團,多為最近心火較為旺盛,易有心煩心悸、氣短乏力頭暈等症。

應對方法:首先,用左手按壓右手心區有紅點的位置,尋找有明顯酸痛感的點,找到敏感點後,按住不動,待酸脹感產生再向指尖方向推,反覆推揉幾分鐘。按摩完右手後,再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左手。在心煩或疲勞時,可以按壓緩解。

2、若雙手心區同時出現紅色血絲團,就可能心臟有缺血症狀,建議及時就診。

3、該位置有青筋,多與心陽虛有關,或全身血液循環存在問題,一般老年人居多,可能存在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而冠心病患者的青筋則多突出在拇指根部位置。

應對方法:可用薤白30克,與粳米100克,熬煮成粥。薤白寬胸理氣、通陽散結,當存在胸脘痞悶、胸痹心痛徹背等情況時,可以飲用。

注意:以上僅作為參考,不能代替臨床診斷。

此外,夏季養心還要注意以下方面:

02 睡子午覺,寧心靜氣

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夏季作息應符合夏季日長的規律,晚睡早起、晨練午休,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若碰到特殊情況,睡眠相對不足時可以用「夏打盹」或者「閉目養神」式的午休來適當補償。

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中午11~13時,人體血氣流注於心,此時小憩15分鐘(不宜過久),有滋養氣血、緩解疲勞、增強下午記憶力的功效,故午覺又被稱為「養顏覺」。如果沒有條件午休,在這個時間段,閉目養神也是極好的。

03 正確出汗,排寒濕鬱熱

夏季天氣炎熱,正常微微出汗有利於血液凈化、調節體溫、排出身體的積寒和鬱熱。

現在很多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一年四季吹空調,吹得風寒束表、經絡不通,發不出汗來導致:濕氣重、氣血瘀以及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皮膚病。癸卯年還是陽氣不足的一年,所以大家(尤其是女性),不要老待在空調房,多出去走走,藉助大自然旺盛的陽氣打開毛孔,排出寒濕邪氣,平常喝茶時可以加點生薑,或者喝姜棗茶。

不出汗是虛,那多出汗是不是排毒?錯!不顧養護,長期大汗淋漓是大耗

中醫有「汗血同源」之說,汗為心之液,故汗與心的關係最大,長期出汗過多,不僅易耗津傷血,而且也能傷及陽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症狀。

《黃帝內經》記載「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冬至重病」。夏天,人們要藉助這個季節散發的特性,把春季的郁滯惱怒情緒宣洩出去,保持情志調暢,心神和緩,不然秋冬季節就容易患病。所以,這個夏天要多到戶外活動,欣賞自然美景;要適當娛樂,身心愉悅;要大膽去愛,不要束縛自己……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若有相關症狀請先諮詢中醫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治療效果更佳。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

【1】劉劍鋒.《心病多反映在大魚際上》.【M】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項青.《三個壞習慣,夏天最傷身》.【M】季節養生.

【3】金迅.《入夏養心守則》.【M】健康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d0219d334298ca5fcdce4a165eaf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