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務員為什麼都喜歡欺和瞞

2022-02-28     狐狸先森幾點鐘

原標題:基層公務員為什麼都喜歡欺和瞞

01

在中國古代有一群基層公務員,叫胥吏。

胥吏並不在體制內,九品芝麻官還算官,胥吏就不算了。

一個縣,縣太爺是朝堂派來的強龍,而胥吏則是地頭蛇,縣太爺想管好轄區,必須依靠胥吏。

這並不僅僅是地頭蛇的原因,胥吏還是一個技術官僚。

縣太爺是考科舉出身,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但四書五經對怎麼治理地方沒用處啊。

所以,沒有胥吏,縣太爺幹活只能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會。

胥吏都幹些什麼呢?

對下,征糧收稅、維持治安,普通老百姓是不和縣太爺打交道的,老百姓能接觸到的,只有胥吏。

向上,草擬文書、整理文檔、執行政策,官員要推行某項政策,沒有胥吏,政策就傳達不到老百姓的層面。

所以,雖然胥吏並不在科舉官制的體制內,但以驚人的體量寄生在體制內,一個縣太爺,往往對應十多個胥吏。

胥吏既有大老粗,也有文化人,當然,他們的文化不足以通過科舉考試,否則就去考科舉了。

不過不能通過科舉考試也不是壞事,畢竟科舉考試都是些沒用的東西,對於基層管理,一點用處都沒有,還是扎紮實實的應用技能更實在。

所以,別看胥吏權力不大,但在地方,卻是真正的實用性專家人才。

但很遺憾,在古代,越是專家,越被人看不起。

正所謂「君子不器」,君子不能被人拿來當器具用,大白話就是,君子是不幹具體的事情的。

官員都是飽讀詩書,都是「君子」,當然對具體行政事務不感冒,哪怕懂怎麼做,也不屑去做。

但事總要有人來做的嘛,君子既然不器,那胥吏就是器咯。

胥吏既然是器,也就是官員的工具,官員自然看不起他們,你見過誰看得起一個掃把的?

官員雖然看不起胥吏,但治理地方,卻很依賴他們。

胥吏的存在,還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把官員和老百姓隔開。

官員、朝廷有什麼政策,都是胥吏去向下推動,老百姓有什麼不滿,也都集中在胥吏身上。

一旦出了什麼大簍子,拿胥吏治罪就好,官員和朝廷的權威不容易受到損害。

02

這樣的制度,會誕生出怎樣的胥吏呢?

整個胥吏階層,文化不高、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辛苦,既要直面來自長官的壓力,又要直面來自民間的不滿。

重點是,胥吏干好了,也不能升官,干壞了,還一堆事,所以當然是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真有事,那就欺上瞞下,把事捂著,不讓上頭知道。

這樣捂著事,時間長了,長官總會發現的啊。

怕啥,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長官當幾年、甚至幾個月就走了,調任是經常的事,還沒等長官發現,他就被調走了。

《水滸傳》里的很多英雄人物,其實也是胥吏出身。

宋江在衙門裡做押司,這不是官,就是胥吏。

武松做都頭,也是胥吏。

真實的北宋背景里,胥吏不拿俸祿,也沒職業上升途徑,為了謀生,只能偷偷摸摸干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在老百姓身上抽油水,那是不可避免的。

不然你以為宋江當及時雨的錢哪裡來?

你可能會說,就沒辦法管管嗎?

還真沒有,或者說成本很高。

胥吏這個階層的人,就算保持清廉,也得不到任何榮譽,清廉變得很不划算;就算勤勤懇懇、努力上進吧,升遷的機會也很渺茫,努力也變得不划算。

算來算去,為人民服務最不划算,只有偷奸耍滑最划算。

這就意味著,胥吏欺上瞞下,是機制篩選的結果,機制不改變,是不可能管得住的。

那就真沒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河梯,胥吏聰明,作為統治頂端的皇帝也不傻。

下一篇我們就來說說,皇帝用啥辦法解決基層的違法亂紀問題。

本文由 狐狸先森幾點鐘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c94760dfa9564f60335c9b0bc521c45.html


















如何對待窮人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