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沙俄一場密謀,中國一個民族分居四國飽受貧窮、犯罪之苦

2023-04-20     史密記

原標題:英國和沙俄一場密謀,中國一個民族分居四國飽受貧窮、犯罪之苦

唐朝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時,經過一片大山,因為有野蔥生長,故取名「蔥嶺」。蔥嶺就是帕米爾高原的舊名,《山海經》中又稱「不周山」,位於新疆的西南。絲綢貿易興盛時,帕米爾高原是中原溝通西方世界的三大必經之路之一,據說馬可波羅也是順著這條路來到中國。

兩千多年前,西漢經營西域時就在帕米爾設官置守,後來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割據政府,一直都有效地行使主權,高原上的原住民也有幸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清朝鼎盛時期,中國再一次鞏固了對帕米爾高原的管理,可是咱們的鄰居沙皇俄國對土地的渴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康熙年間兩國就爭端不斷,剛開始大家還都能平等對話,可越到後來清廷就越倒退,直到晚清被沙皇搞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俄國征服中亞後又有了染指我國西北邊疆的想法,有同樣想法的還有老牌帝國主義英國。與俄國的悍然出兵不同,英國人則是支持中亞浩罕國的阿古柏進攻中國。幸虧有我們左大帥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才粉碎了英、俄兩國瓜分新疆的企圖。

俄國和中國是鄰居,覬覦中國土地大家都好理解,那英國里中國萬里之遙,為啥還要進來攙和一腳呢?英國確實遠,但它的殖民地印度離我們卻很近啊。中國近代史上經常出現一個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大家不知道它的全稱是「可敬的東印度公司」,由此可見英國佬對印度的重視。

英國人生怕俄國會南下威脅他們在印度的利益,於是就想著在印度北面建立一個從阿富汗到喀什噶爾(今喀什)的由英國人控制的緩衝政權。阿古柏出兵侵占中國西北邊疆可以說就是英國佬一手促成的。

作為中亞地頭蛇,阿古柏的重要性俄國人也很快察覺,於是這兩個野心勃勃的帝國主義就在中亞地區交上了手。網上常說:戰鬥民族,一言不合就開打。其實這話是不準確的,開打不開打主要是看人來的,欺負欺負日本這種不老實的鄰居自然不會多想,但是遇到英國這種實力型選手,就算一百句話不和也不會輕易開打。

俄國和英國之間就帕米爾問題進行了漫長的談判,期間阿古柏政權迅速衰敗,關於世界屋脊的爭端問題就變成了英、俄和清三大國之間的博弈。清廷自知拳頭還不夠大,乾脆提議讓帕米爾地區中立,但用腳趾頭想一下都知道另外二位爺同不同意。

(瓦罕少女)

吃到嘴裡的肉,英、俄兩國自然是不願意吐出來,所以三國交涉的第一階段就這樣結束了,後面又陸陸續續進行了多論談判,因為中間太複雜就不在這裡多說,如果哪位看官覺得不看不舒服,就跟我默念三遍靜心咒:這個小編也不懂!

談判次數太多,到最後俄國和英國也煩了,乾脆大家各讓一步,撇開中國把帕米爾私分了。這種高手之間的過招實在太傷腦細胞,也許是為了以後再也不見,英俄雙方故意劃出了一條狹長的地帶作為雙方的緩衝區。

這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有1公里,最寬處也不過70多公里。瓦罕走廊深處高原,本就是世界最貧瘠的土地之一,又被兩個流氓這麼一搞成了與世隔絕的地方,10萬瓦罕人現在分布在四個國家,犯罪、貧窮也一直籠罩在瓦罕走廊上。

當年英國要求阿富汗接受瓦罕走廊約300公里的土地時,阿富汗國王卻一口回絕說:我們已經戰亂不斷了,沒有能力接受這個土匪橫行的地方。如果非要接收,必須支付185萬盧比才行。

喜馬拉雅山、噶喇崑崙山和帕米爾登山脈將瓦罕人匯聚在一起,然而兩個列強因為自己的私利,卻將他們分隔在四個國家。外面的世界飛速發展,瓦罕走廊除了四季在變,其他的一直保持不變。隔離讓他們遠離阿富汗的炮火,然而這份安寧也不是沒有代價的,這裡不通電,也沒有醫院,兒童的夭折率超過三分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a7b5439221cf6e911138065a7c8d5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