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二十年多後,盧安達如何從最窮國家,成為非洲經濟領頭羊?

2021-03-07     笑語千年

原標題:大屠殺二十年多後,盧安達如何從最窮國家,成為非洲經濟領頭羊?

盧安達位於非洲中東部,是一個以丘陵地形為主的內陸國,有"千丘之國"之稱。這個面積2600 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如今卻成為非洲人口密度第二大、人口超過1000 萬的國家。

盧安達是怎樣一個國家?

盧安達是一個農業國,農業是盧安達的根基,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80% 以上,絕大多數國民依賴農業生存。

盧安達原是比利時的殖民地,國民以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大民族為主。胡圖和圖西兩族分別占盧安達全國人口的85%和14%,前者講法語,以農耕為生;後者操英語和斯瓦希利語,從事遊牧業。雖然胡圖族人口遠超圖西族,但在盧安達長期以來掌握國家權力和財富的都是圖西族人。

但是1962 年獨立時,比利時將政治權力交給了原本屬於從屬地位的胡圖族人,而當時的盧安達總統卡伊班達等執政的卻是胡圖族人。由於胡圖族人掌握了國家權力,所以政府開始逐步壓縮圖西族人擁有的土地,支持胡圖族人搶占圖西族人的土地。兩個民族間的仇恨日益增長。

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

1994年4月,胡圖族的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的飛機在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總統不幸罹難。胡圖族人認為這是圖西族人的陰謀,隨即展開了對圖西族人的瘋狂報復。胡圖族士兵首先殺害了圖西族總理和幾名圖西族的部長,隨後全國爆發了一場針對圖西族人的清洗,約有100萬圖西族人慘死在胡圖族之手。

三個月後,圖西族人的盧安達愛國陣線在烏干達的支持下,擊敗了胡圖族政府。大批胡圖族人害怕遭到圖西族報復,紛紛逃到鄰國。這場種族大屠殺,使盧安達原本貧困的經濟雪上加霜,處於崩潰邊緣。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過去不到三十年,這個非洲國家在今天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五年來,盧安達是全球各國中GDP實際增速最高的國家之一,剔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速達到了9.4%。其中,建築業增長33%,製造業增長11%,服務業增長8%,農業增長5%。

今天的盧安達,早已從慘痛的大屠殺中重生。它政治穩定、治安良好、政府廉潔、市容美觀,被外界稱為非洲經濟發展的「典範」。而這一切,都要感謝以保羅·卡加梅為總統的愛國陣線。

盧安達的重生

保羅·卡加梅原本是盧安達愛國陣線軍事領導人。1994年7月愛國陣線執政後,出任盧副總統兼國防部長,1998年2月當選愛陣主席。2000年4月,卡加梅當選為總統,並一直連任至今。

保羅·卡加梅登台以後,在國家治理、施政措施上完全參考中國模式,制定了長期的經濟發展規劃,改變了過去的種族政策,進行了土地改革,創造了非洲「經濟奇蹟」。

以土地改革為例:卡加梅之前的哈比亞利馬納政府也進行過類似的土地改革,希望通過農業拓殖和農業集約化來解決問題。農業拓殖雖然從獲取了一定數量的耕地,但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農業集約化強調了單產數量增加,但由於資金及傳統觀念等原因,政策效果並不明顯。人口的不斷增長很大程度上沖抵了農業拓殖和農業集約化的積極作用,土地遭到了過度開墾,這些改革措施都沒能解決人地矛盾,盧安達的糧食安全形勢反而逐年加重。

卡加梅政府上台後,通過法律明確了土地屬於全體盧安達人民,政府擁有對全國土地的管理權,並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登記制度——"土地清冊計劃",政府對全國土地情況獲得全方位的了解的同時,還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引入地籍制度,並在政府內部成立了負責各項土地事務的部門,使盧安達的土地制度初步走向正軌。

在此基礎上,盧安達政府提出了"將土地重新整合併集中起來,創造出充足的空間以適應現代且高效的農業"的口號。為了使土地能夠被充分利用,政府採取了集中定居的方式,將原本分散的村莊重新組合成緊湊的村落,並在此基礎上對耕作土地進行整合和劃界。這有利於土地恢復地力,讓人們更好地去從事農業生產。

除對土地結構進行調整之外,盧安達政府還向弱勢群體分配了農業用地。大屠殺導致盧安達喪失了大量勞動人口,盧安達需要那些流落在國外的難民回國耕作土地,來促進國家的穩定和經濟恢復。另外,盧安達還賦予女性同男性相同的獲得土地的權利,規定寡婦、失去孩子的婦女同樣擁有土地權,充分解放婦女生產力。為了防止農村地區勞動力拋棄土地流入城市,成為無業游民,政府嚴格制定了人口流動政策,除非在城市擁有工作或者擁有正式住房,否則不允許農民進入城市。

學習中國經驗

盧安達政府也像中國學習,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盧安達從世界銀行得到的涉及農業建設方面的項目援助高達 13 項,涉及水利灌溉、土地管理、糧食安全、農產品商品化等多項內容。經過努力,盧安達可耕作土地已從44.31%提升到63.54%,遠遠解決了吃飯問題。

許多非洲國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為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腐敗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反腐上,盧安達也走在非洲國家前列。卡加梅自2000年4月上任以來,就實行對腐敗的零容忍政策,規定公務員或任何其他人如不能證明財產來源的合法性,將被判非法致富罪,財產將被沒收充公,在處以非法財產2至10倍的罰款的同時,還有可能面臨二至五年的牢獄之災。為了保證反腐工作的持續,盧安達一直不斷完善問責機制,成立議會公共帳目委員會、審計長辦公室等部門。

盧安達的發展模式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要集中權利,只有集中力量才能辦成大事。如果以「民主」、「人權」為幌子,瞻前顧後,計劃朝令夕改,絕對辦不成大事。這是盧安達也在經歷了陣痛之後的領悟。他們找到了適合盧安達的卡加梅總統,國家在一個政策指引下,始終堅持發展經濟,才有了現在的成果。

今天,當你駕車行駛在連接基加利國際機場和市中心的雙向四車道公路上,你能感受到這個「千丘之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基加利被聯合國人居署授予2008年聯合國人居獎,它也是獲此榮譽的首個非洲城市。

在發展的道路上,盧安達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的「師父」。在2018年9月4日訪問中國時,卡加梅總統感謝中國對盧安達的高度重視,以及中國在非洲發揮的重要引領作用。他說,盧安達同中國關係基礎深厚,感謝中國長期以來給予的寶貴幫助,並將致力於繼續推進盧中合作和非中合作。相信有了中國的支持,盧安達和非洲將實現加快發展。

卡加梅總統說得一點也沒錯,盧安達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中方的幫助。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的路橋企業在盧安達就承建或者援建了40個以上的項目,累計修路1200多公里,占盧安達公路的70%。正是加強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學習中方的發展模式,跟著中方的發展腳步,盧安達才取得了發展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WrFDHgB9EJ7ZLmJMUv8.html